大同的春节祈福有什么风俗

求汕头春节的风俗家家必须将肉类、菜类、鱼类等食物都准备充足—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铺户关门,到初六才开张迎客 。除夕真是热闹非凡!男人们下午去祠堂祭祖;女人们为做团圆饭忙碌着;小孩子们早早洗完澡,穿上漂亮的新衣裳 。门外贴上一队金灿灿的对联,里屋贴着一个倒福,其含义是:运用了“倒”与“到”的谐音,“福到”就念成了“福到” 。

大同的春节祈福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有什么风俗春节?春节,北京有什么风俗一路行来,只听风车卜碌碌乱响,纸鱼扑楞楞随风招展;又见凯旋的香客满头金碧辉煌,满面春风,真好像从赵公元帅那里得来了无尽财源似的 。各自抵家,绒花金宇分赠家人,元宝、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掸瓶里,大风车就高挂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枣树上 。这时满眼的财喜气,充耳的风车声,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出朝阳门约五里之遥的东岳庙,也是春节时重点庙会之一 。
北方过大年有什么习俗?“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 。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 。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 。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 。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 。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 。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 。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 。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 。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 。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 。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 。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 。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 。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 。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
喜气洋洋的气氛,五颜六色的年画,劈啪做响的鞭炮和人们暖融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
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 。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 。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 。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
过年吃年糕、水饺、汤圆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 。年糕因其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再加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口味,特别受杭嘉湖一带市民的欢迎,市场空间很大 。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是春节的传统食物 。而过年吃水饺,则是受到了北方过年习俗的影响,但和面、剁馅、擀皮等复杂程序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速冻水饺成了超市一个大卖点 。
北方过年的习俗或许是要讲究一些,虽然已经告别了在坑头上打哈哈的年代,但传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改良 。家里的女人在这段时间总是最忙的,由其是年三十,早起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备年货,鸡下锅,肉剁馅,鱼去鳞,虾剥皮,菜切片,面和团,一切有规有矩,轻车熟路 。北方各家几乎都是“大户”,大的不在财,而是人,所以过起年来,吃饭也成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找不到那么大的桌来容纳十几口的人 。于是家里的女人又要做些许的牺牲――等待第二拨的饭局 。桌上大战后的战场,最终也是要落在这批“后进部队”前来打扫 。而年饭总是要吃的比平时早的,因为还要给胃留点空间去塞满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饺子 。无疑,这顿美味也是要由家里的贤妻良母来主持的 。这并非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只是成了种形式,没人会为此抱怨 。
除夕这天的重头戏,就是晚8点全家会掐着时间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可是5个小时过去了,人们便又要絮絮叨叨的数落一番,这似乎也成了惯例,总是对这样安排下的喜庆提出点意见 。我倒也不保持缄默,毕竟是关了自家的大门,躲在家里的说说闲话,谈不上什么雅与俗,也不必担心有什么会走露风声的秘密 。
年这15天的头,也就真是重在这么一天了,大年初一的街道也只是冷清 。不善于熬夜的北方人,在这天总是会感到特别疲倦 。因此在聚会的过程中,卧倒的人数也会比往常多出几倍 。当然这样的礼遇只属于男人与孩子们 。女人还要象昨天一样,将熟悉的套路再重新演练一遍,这天也就算是过去了 。
大年初二,这时也冒了个尖,差不多是该休息了,而再睁眼的时候,又要换一家串门子去了
大同的春节祈福有什么风俗

文章插图
山西有什么年俗文化?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 。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众多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年三十,俗称过大年 。易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蒸年糕、包饺子、吃年夜饭,请祖先、熬年、垒旺火都是大同地区的习俗 。《云中郡志》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修岁事,陈祀仪;守岁 。”这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年俗基本相同,不多赘述 。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过年发旺火是当地的一大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子中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里面放好干柴,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 。《大同县志》记载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磊磊高起,状若小浮图 。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迎新,活动达到高潮 。旺火由家长亲自点燃,称为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 。冲天的火光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烧红的炭火照亮庭院,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男女老少围着旺火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到了早晨,主人要把旺火的炭火铲回灶内做饭,不准外人铲走,表示一年的兴旺 。如今,尽管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楼房取代了四合院、排房,然而,过年垒旺火的习俗仍然照旧 。与以往不同的是,旺火逐年增高、造型美观、规模庞大 。人们围着红光耀眼、灿烂辉煌,吐着长长火舌的旺火,排着长长的队伍,正转三圈,反转三圈 。一圈圈祈福的人们,欢笑着、嬉戏着,祝福着美好的来年和幸福的生活 。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 。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气势磅礴 。
“拜年”是岁后迎新纳福的主要活动,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内容丰富多彩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伴着新年的钟声、震耳的鞭炮声,各家开始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 。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好友;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如今的大同地区通常是后一种习俗,“过年好”成为最常用的拜年俗语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因为初一以来的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故称“破五” 。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送穷” 。黎明各洒扫秽垢,送之门外 。又剪彩为人,在街头相更换,名曰“送穷”[4] 。民间还留传说初五是五路财神(注:所谓五路,指东南西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的生日,故各处商家店铺纷纷开张营业,迎接财神,以求利市 。
正月初八,俗称“八仙日” 。全神下凡,人们上街游百病,上庙进神、还愿 。清道光十年刻本《大同县志》记载:初八日,俗唤“八仙日” 。是日,顺禳星辰 。先是,前腊,各庙僧道与相识者送迎祥疏一道;至期,家家布施,各庙僧道有回以果饼者,有留之吃斋者,则视布施之多少为差 。
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成为传统民间习俗 。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由此可见元宵节俗与岁首的密切联系,它是春节习俗的又一高潮 。观灯、猜谜及各种娱乐活动构成了一卷绚丽的民间传统风俗画 。大同地区“元夕自十四日至十六日,竞张鳌山灯,间放火树,以庆太平 。”[5] “乡下多扮灯官,唱插秧歌来城内相征逐,仿傩礼”[6] 。
正月二十、二十五,民间俗称“小添仓”、“老添仓” 。“是日凡贮米面处则必焚香,甚有乘此日籴米面以添贮者 。”[7]代表填满粮仓,盖好窖子;一年有吃有穿,家庭富裕 。添仓之举意在祝祷、祈求丰收,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向往 。
【大同的春节祈福有什么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 。扶龙头、引钱龙是主要的习俗活动 。该日早晨,人们到水井内担水、提水,用水壶装水且内放一枚硬币,从井台开始滴水,一路滴到屋内,滴水画个圆圈,然后将水倒入水缸,表示引到钱龙,预示着财运亨通、发财致富 。《大同府志》记载:“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 。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青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