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云春节风俗

春节的风俗有什么春节的风俗有什么?在春节所看到的风俗有什么?在贴春联的同时 ,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 , 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 ,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大理祥云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大理祥云搬家风俗请问一下祥云人搬家有什么风俗没有 , 送礼的话有没有我也是祥云的 , 祥云人搬家 , 亲戚一般就送镜框(就是里面有写些关于乔迁之喜之类的)然后在镜框上贴上钱 , 这是老岳父 , 或者姐妹兄弟之间的 , 一般人都不用送 , 直接送钱就行 。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在苗族青年男女中 , 最常见也是他们最喜爱的集体舞蹈叫《踩堂》
《锦鸡舞》也是在铜鼓和芦声伴奏下 , 由中年以上的苗族妇女表演
欢快而极具特色的《反排木鼓舞》 , 突出了台江苗民们爽朗豁达的气质和以全身心投入歌舞的情趣
布依族民间舞蹈都来自生活 , 主要以生产劳动和民族习俗为题材 。反映生产劳动的有织布舞、舂碓舞、响篙舞、生产舞、丰收舞、粑棒舞、刷把舞等;反映民族习俗的有花包舞、铜鼓刷把舞、伴嫁舞、玩山舞、花棍舞、龙舞、狮子舞、板凳舞、铙钹舞、转场舞、回旋舞、红灯舞、刺锤舞、傩舞等 。
此外 , 布依族将明代以“军傩”形式传入贵州省的汉族《傩戏》 , 从舞台搬到村寨广场 , 改编为专门以武打场面表演历史战争题材的布依族《地戏》 。
把春节称作“客家年” 。家家户户杀猪宰羊 , 烤酒打粑庆丰收 , 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还要唱《开春歌》 , 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武术 , 还爱荡秋千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 , 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 , 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 。小伙子舞动着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 。假如姑娘有意 , 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 , 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
是云南祥云县茶朗哨乡苗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 。旧社会半夜搬家是为躲避财主的债务 , 如今已失去本来的意义 , 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活动了 。不论谁搬家 , 村里人都来帮忙祝贺 。他们把要搬走的东西放在院子中间 , 吹芦笙、吹唢呐 , 弹三弦 , 大家围着家具起舞 , 歌舞一停 , 主人忙给客人敬酒 。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后 , 再次围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跳舞的圈子十分讲究 , 中间一圈是小孩 , 象征苗家的希望和未来;第二圈是姑娘 , 象征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伙子 , 象征着苗家兴旺坚强;第四、五圈是老人 , 表示苗家儿女在老一辈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 。
大理祥云春节风俗

文章插图
元宵节韶关有些什么习俗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晚 , 翁源县大部分地区的民俗都喜欢“闹灯” , 即“闹元宵” 。特别是在该县的翁西片的翁城、新江、铁龙这几个乡镇更为隆重、热闹 。
“闹灯” , 是翁源县部分地区农民的风俗习惯 。闹灯”分“上灯”和“闹灯” ,  “上灯”是在农历正月十四晚把灯笼挂在本族祠堂里面的大梁上 , 然后把灌满煤油的煤油灯盏点亮放到灯笼上 , 再放鞭炮为“上灯”; 农历正月十五晚就是“闹灯”了 , “闹灯”是家主邀请亲朋好友在当天大摆宴席 , 晚宴后燃放鞭炮或燃放鞭炮后再进行晚宴.
【大理祥云春节风俗】呵呵 吃元宵 哈哈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 明帝提倡佛教 ,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 , 点灯敬佛的做法 , 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 , 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 , 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 天官喜乐 , 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 , 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 , 汉代才一天 , 到唐代已为三天 , 宋代则长达五天 ,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 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 , 白昼为市 , 热闹非凡 , 夜间燃灯 , 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 , 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 , 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 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 , 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 , 凶禽猛兽很多 , 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 , 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 , 立即传旨 , 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 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 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 , 就冒着生命的危险 , 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 , 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 过了好久 , 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 ,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 , 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 ,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 , 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 , 天帝往下一看 , 发觉人间一片红光 , 响声震天 , 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 , 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 , 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 ,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 , 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 , 优柔寡断 , 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 朝中老臣 , 刘氏宗室深感愤慨 , 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 , 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 , 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 , 共谋作乱之事 , 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 ,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 , 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 , 陈平取得联系 , 设计解除了吕禄 , “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 , 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 , 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 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 , 定为与民同乐日 , 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 , 以示庆祝 。从此 , 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 , 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 , 下了几天大雪  ,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 , 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 , 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 , 这个宫女名叫元宵 , 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 , 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 , 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 , 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 , 深感同情 , 就向她保证 , 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 , 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 , 每个人所占所求 , 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 , 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 , 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 , 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 , 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 , 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 , 便扔下一张红帖 , 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 , 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 , 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 , 火焚 阙 , 十五天火 , 焰红宵夜” , 他心中大惊 ,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 , 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 , 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 , 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 , 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 , 满城点鞭炮、放烟火 , 好像满城大火 , 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 , 通知城外百姓 , 十五晚上进城观灯 , 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 , 十分高兴 , 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 , 游人熙来攘往 , 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  元宵听到喊声 , 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 ,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 , 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 , 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 , 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 , 这天叫做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