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 探访春节的风俗

春节时探访、接待亲友的礼仪?春节探访亲友,可以略备薄礼,一般以含有吉祥之意的食品,如出门在外不方便送食品, 则送份鲜花或礼物都不错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 探访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春节有哪些民间习俗啊?春节的习俗太多了,每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习俗 。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日”就是大扫除,不过可不像我们学生时代扫扫地、擦擦窗那么简单 。老北京除了彻底清扫屋里屋外平日扫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网,还有换年画,粉刷糊裱墙壁等工作要做 。
“糊窗户”的景象,现在在北京市区怕是很难再现了,所以策划部的同事建议改成“擦玻璃”得了 。老北京四合院儿都是木窗户,过年前得糊上白净的新窗纸,窗户上还要贴上“福”字、窗花、剪纸,挂上“吉祥结”之类的象征平安如意的手工艺品挂件 。
遥想当年家家户户红艳艳的景象,过年的热闹不难想象 。而这天的最重要环节,就是给自家的各道门上贴上红纸黑字(金字)的春联 。春联一出,年的氛围就顿时浓烈了 。
“炖大肉”、“杀公鸡”、“发面”、“蒸馒头”,一天一项,是这工程浩大的过年倒计时中,香喷喷的环节 。在那饮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诱惑 。这种让身心温暖的追求,是我儿时活色生香的记忆,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减肥为本的年轻人,不知还能否体会 。
按照老北京的规矩,这些丰盛的过年饭菜,必须提前做好 。因为老北京有个忌讳,在岁月新旧交替之际,是不能动刀的,否则不吉利,会招灾惹祸 。
除了刀,连剪子针线也一概别动,免生口角,免长针眼 。这么多禁忌,还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备停当 。直到“破五”(过完大年初五)之后,才能动刀剁肉切菜 。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 探访春节的风俗】大年三十儿,“熬”一宿
大年三十儿是过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积聚和准备,仿佛都是为了这一天的“狂欢” 。不过在含蓄沉稳的老北京这里,这“狂欢”因为京味儿的家常质朴,而备添实在 。
在这一天,老北京必须将吃剩的药渣抛到门外,并把自家正用的药方烧掉,据说,如此可以“丢百病” 。
此外,家里要备酒宴,穿新衣,邻居亲朋相互探访拜年,晚辈叩拜尊长,俗称“辞岁” 。尤其是新婚的夫妇必须在丈母娘家“辞岁”,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
大年初一,扭一扭
守岁直到天明,可还不能就寝 。洗漱顺溜,收拾干净利索了,还得给长辈作揖拜年,磕头送祝福去 。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欢的,这作揖磕头,可以换来一个个压岁钱红包 。我小时候,邻居小朋友逢人便作揖,见人便磕头,颇有经济意识,就算把头磕破了,那也是经济头脑 。后来果然当上经济学家 。
新年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们打开那新年的红包,也打开红红火火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