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说故事风俗名言

关于春节的传说 , 故事 , 风俗民情相传在很久以前 , 有个打柴的青年叫万年 , 他看到当时的节令很乱 , 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 , 他上山打柴 , 忽然从移动的树影中得到启发 , 回到家里 , 他设计一个专门测量日影长短的“日晷仪” 。可是当出现云阴雨雾天气时怎么办呢?后来他看到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 , 灵机一动 , 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 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 。慢慢地他发现 , 每隔三百六十五天 , 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 , 最短的一天是在冬至 。
万年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和漏水器朝见天子 , 讲解了冬至点 , 日月运行的周期 。天子听后 , 感到万年说的很有道理 , 就把万年留下来制历 , 并在天坛前筑起了日晷仪、漏ぁ?
过了一段时间 , 天子派节令官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 。万年拿出自己制作的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 , 周而复始从头来 , 草木荣枯分四季 , 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十分嫉妒万年的才能 , 害怕万年得到天子的重用 , 于是收买刺客刺伤了万年 。天子知道后大怒 , 处死了阿衡 , 并亲自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申星说:“现在申星追上了蚕百星 , 星家复原 , 子时夜义 , 旧岁已完 , 时又始春 , 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春为岁首 , 就为春节吧 。”天子说 。从此 , 春节的习俗流传至今 。
另外 , 人们把过春节称谓“过年” 。
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 , 凶猛异常”的野兽 , 每到腊月最后一天 , 出来掠食噬人 , 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 。但这种野兽 ,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 , 发现它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 , 人们为了驱赶它 , 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 , 称谓“桃符” 。还有的燃烧砍来的青竹子 , 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和“光” , “年”见了 , 只有远走快跑 , 第二天一早 , 大家安然无恙 , 互相拱手祝贺 , “拜年”也就由此而来 。
对联 雅称「楹联」 , 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 , 对仗工整 , 平仄协调 , 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 ,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 , 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 , 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即“楹联” , 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早在秦汉以前 , 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 , 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 , 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 , 悬挂于左右门 , 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 到了五代 , 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 , 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 , 命学士为词 , 题桃符 , 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 , 学士幸寅逊撰词 , 昶以其非工 ,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 , 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 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 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 , 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守岁的习俗 , 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 , 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 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 , 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 , 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 , 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 ,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 , 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守岁
守岁 , 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 , 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 , 也叫除夕守岁 , 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 , 有一种凶猛的怪兽 , 散居在深山密林中 , 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 , 生性凶残 , 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 , 一天换一种口味 , 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 , 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 , 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 , 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 等到鸡鸣破晓 , 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 , 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 , 称作“年关” , 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 , 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 , 熄火净灶 , 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 , 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 , 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 , 所以置办得很丰盛 , 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 , 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 , 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 平安地度过这一夜 , 吃过晚饭后 , 谁都不敢睡觉 , 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 , 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 , 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 , 通宵守夜 , 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 ,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
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 ,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 , 头长触角 , 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 , 每到除夕才爬上岸 , 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 , 每到除夕这天 ,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 , 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 , 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 , 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 , 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 , 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 , 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
半夜时分 , “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 , 门贴大红纸 , 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 , 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 , 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 , “年”浑身战栗 , 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 ,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 , 婆婆的家门大开 ,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 , 狼狈逃蹿了 。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 , 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 , 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 ,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 , 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 ,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 , 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传说故事风俗名言

文章插图
春节的故事和古诗和名言【春节传说故事风俗名言】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