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各地风俗论文

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之比较?????????论文形式呢???圣诞节: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 。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 。

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各地风俗论文

文章插图
除夕各地风俗有何不同【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各地风俗论文】山东:团圆饺子鲁北一带,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吃饭,这叫过团圆饭,必须吃 。傍晚开始放鞭炮,家家门口点一堆火,街坊邻居在一块放烟花,特有气氛 。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 。此是要看谁家鞭炮响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时间),等待时钟一敲过12下,鞭炮立刻响起来,过年的鞭炮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5点多 。
春节民风民俗历史小论文(不要网上已有的)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 。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 。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 。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 。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 。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 。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 。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 。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
年是春节的俗称,说到春,自然就会想到夏、秋、冬,更会想到一年有24个节气365天 。那么,是谁将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晰?是帝尧 。是帝尧最早站在科学研究的前列,步入愚暗的自然之中,去探求和追索规律,寻觅光明,洞察天地 。
《华夏上古志·五千年演义》记载:做了首领的尧,仁德像苍天那样广大,无所不被;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无所不知 。……尧让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 。日久天长,重和黎居然成了两位天文学家呢!他们还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传授给羲和、羲仲,让更多的人懂得天象 。尧任命了农官后稷之后,农耕日渐发达,他也越觉得播种、收获,都须掌握四时,而是掌握四时必须懂得天象 。于是,尧把羲和、羲仲等人召来,命羲和细心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民政部来制定历法,以便人们按时令从事生产 。他命羲仲住到东方海滨,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与时间,以昼夜平分那天作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向南移动,以定夏至;命和种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方位,以定冬至 。尧分派完之后,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366日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 。确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确定出年来了 。”
翻阅《尚书·尧殿》可以看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警授民时 。分命羲仲,……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据此可见,帝尧钦定农历是无可争议的 。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
各地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各地风俗论文

文章插图
论文:调查春节民俗,并谈谈对民俗的看法,不少于3000字!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 。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 。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 。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 。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
详见 ?w=%B4%BA%BD%DA%CF%B0%CB%D7&spi=1&sr=1&w8=%E6%98%A5%E8%8A%82%E4%B9%A0%E4%BF%97&qf=10&rn=425&q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