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之外,期待更多人管好血压( 二 )


77岁患者蒋先生 , 高血压病史10年 , 目前血压为180/106mmHg , 伴高血脂、糖尿病 。 冠脉造影冠状动脉轻度狭窄 , 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明显扩大 , 室间隔增厚 , 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减退 , 左室射血分数为45% 。 何奔说 , 该患者长期高血压 , 控制欠佳 , 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改变 , 且伴有高血脂 , 糖尿病 , 属于心血管高危患者 。 何奔叮嘱患者低盐饮食 , 适当运动 , 戒烟限酒 , 注意休息 , 同时给予药物治疗 。 “像这样的高血压患者 , 在血压控制欠佳时 , 还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 通过多药联合治疗并改善心衰;同时 , 降糖降脂也需要跟上 。 ”何奔说 , 这样的高危患者在家也要每天自测及监测血压 , 定期复诊 ,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 预防并发症发生 。
争议人群需改变生活方式
何奔认为 , 高血压的防治 , 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 , 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 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 , 减少心、脑、肾等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
争议之外,期待更多人管好血压】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与康复亚专科主任邵琴也表示 , 参照指南 , 更多人可能会尽早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 , 尽早发现高血压 , 及时就诊 , 早期加强管理 , 以防疾病的进展 。 而医生也会更关注此部分患者 , 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 , 以便早期干预 。
当然 , 对于血压130-139/80-89mmHg的患者 , 也就是本次指南修订中的“有争议人群” , 此部分人群如没有明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 可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 而不是马上就吃降压药 。
小刘23岁 , 总是头晕胸闷 ,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尤其明显 。 由于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 而诊室血压为138/88mmHg 。 通过询问病史 , 医生发现该小伙因工作压力大 , 近几个月经常通宵熬夜 , 且夜间暴饮暴食 , 并经常失眠 , 也无运动习惯 。 虽然按照现行诊断标准 , 小刘还不是“高血压患者” , 但他的症状已经为他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 医生叮嘱其先改善生活方式 , 调整压力 , 注意休息 , 清淡饮食 , 适当运动 , 包括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 , 每周5~7天;每周2~3次抗阻训练等 。 3个月后复查 , 小刘的血压降至121/74mmHg , 头晕胸闷症状得到很大改善 。
期待更多人关注自身血压
随着新版高血压指南的更新 , 这两天来医院咨询的患者也相应增多 。 更有不少市民在电商平台下单 , 购买了血压计 , 正式开始关注全家人的血压 。
小王恰好血压处于130/80mmHg , 但是没什么不舒服 , 他不知是否要吃药 。 邵琴说 , 这类人群应充分评估 , 是否伴有临床合并症 , 是否有超过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等 。 如果评判下来是非高危患者 , 可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 。 “其实 , 无论是低危或高危患者 ,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 如饮食、运动、减压、减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患者 , 建议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而对于非高危患者 , 可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 效果不好时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邵琴说 。
总之 ,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 。 何奔坦言 , 国内高血压患者中 , 老年人群体仍是主角 , 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临床经验 , 给予患者最适合的干预方案 。 从另一个角度讲 , 借此机会 , 可呼吁更多人群引起重视 , 更早地关注自己的血压 , 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把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下去 , 这才是医生患者都希望看到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