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之外,期待更多人管好血压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一夜之间“被高血压”?国家卫健委:诊断标准未变
争议之外 , 期待更多人管好血压
争议之外,期待更多人管好血压
文章图片
国内高血压患者中 , 老年人群体仍是主角图IC
■按照SBP≥140mmHg或DBP≥90mmHg的诊断标准 , 2012至2015年 ,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 。
■根据全国调查数据 ,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 , 130-139/80-89mmHg的人群预计总人数近2.45亿 。
■如果调整高血压诊断界值 , 高血压病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
11月13日 ,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 , 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 消息一出 , 立即冲上热搜 。 一夜之间 , 很多人忽然成了高血压患者 。
然而 , 针对热度不减的讨论 , 昨晚 , 国家卫健委出面回应 。 “健康中国”发布消息称 , 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 。 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 , 为专家的研究成果 , 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 也就是说 , 国家没有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
高血压标准之争
这两天 , 围绕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讨论十分热烈 , 各路专家有的支持 , 也有的明确表示反对 。 根据《医师报》报道 , 中国高血压联盟原主席刘力生教授表示 , 在130-139/80-89mmHg中低危心血管风险成年人群中 , 降压药物治疗不仅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 , 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此外 , 采用130/8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切点 , 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重大冲击 。
11月15日 ,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不仅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 而且反而可能会对血压非高危者导致严重的健康危害 。
昨天 , 国家卫健委的文章说 , 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按照SBP≥140mmHg或DBP≥90mmHg的诊断标准 , 2012至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者人数约为2.45亿 。 虽有如此庞大的基数 , 但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 , 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
而根据全国调查数据 ,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 , 130-139/80-89mmHg的人群预计总人数近2.45亿 。 也就是说 , 如果调整高血压诊断界值 , 高血压病人的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 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
何奔认为 ,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就是降低它带来的临床后果 。 而血压是连续曲线 , 血压增高的程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 。 而高血压高危人群是指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伴10年心血管风险 , 包括脑出血、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 肾衰等临床合并症 , 经评估风险超过10%以上 。 因此 , 对于血压合理控制的强调是再怎么都不过分的 。 但要找到合适的“切点” , 就是既不“左”也不“右” , 这是很难的 , 所站的立场不一样 , 就会产生争论 。 从临床医生的角度 , 经常会看到病人有严重高血压自己根本不知道 , 治疗率、控制率也很低 , 服药依从性很差等问题 , 这需要更加重视高血压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