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60字 春节的其他风俗

春节各地有什么不同的风俗?“三十”过了是“春节”,传统名称新年、 大年、新岁,口头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农历 正月初一 。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 热闹的节日,不仅是汉族,也是满、蒙古、瑶、 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 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只是不同地区 有各自的特点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60字 春节的其他风俗

文章插图
哪些国家过春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一?哪些国家过春节有什么风俗跟我们受拜的长辈会给孩子们蘸豆果或压岁钱作为“礼价”,给大人以简单小吃作为还礼 。同辈之间也互相祝贺新年,叫做“德谈” 。
朝鲜人过年的饭菜十分丰盛 。跟中国人过年吃饺子不同,朝鲜人最重要的过年食品是年糕,年糕汤被看成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朝鲜人把大年初一叫做“年糕汤祭祀”,问孩子们年龄时,也问“你吃了多少碗年糕汤呀?”过年除了吃年糕、蒸糕、片糕等,还要吃烤肉、糖果和各种煎饼,喝柿饼汁、蜜糯汤、烧酒等 。
过年有哪些习俗?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农活少人们较闲,人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喜庆活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届时,市场上年货充盈,卖年画、窗花、鞭炮、灯笼、脸谱、春联以及节日食品用品等,人们摩肩接踵,货摊一个挨一个,讨买叫卖,热闹非凡 。在几千年形成的节日习俗中,像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被淘汰 。其他像贴春联,挂年画、贴剪纸等习俗沿续至今,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
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 。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 。”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 。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 。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 。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 。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 。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 。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吃酒,放鞭炮,拿压岁钱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60字 春节的其他风俗

文章插图
过年都有什么传统习俗?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 。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 。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 。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 。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 。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 。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简介60字 春节的其他风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冬至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所以产生许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饭,要吃干饭..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腊月
冬至过后,进入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用糯米、红豆、桂圆、枣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饭,据说腊八粥源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独坐菩提树下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后人为了不忘祂成道前的苦难,于腊月八日吃 。
【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谢土地公一来对信众的农作收成与事业生意顺利的庇佑,所以会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号的老板会在公司、家中或餐厅犒赏员工,做为慰劳员工一年来的辛勤 。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
▲灶神
粥以做纪念 。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 。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 。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祂打小报告 。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 。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 。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 。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 。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 。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 。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 。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 。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 。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 。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
■初四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 。」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 。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 。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 。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 。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 。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
■初九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 。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 。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 。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 。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 。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 。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 。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 。偷挽菜,嫁好婿 。」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 。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
......
大扫除:年廿八,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便把屋内打扫得乾乾净净 。
贴春联、挥春:对联,又称春联,它的种类很多,但大致有对联和春条 。每幅对联都有横披和一个「福」字,而春条则如「万事亨通」,则单贴在适当的地方,如门柱上等 。其 实因春联(包括对联和春条)在古代都是专人挥毫(用毛笔)书写的,所以俗称「挥春」 。而广东地区将春条称为挥春,有别於春联,实有以讹传讹之嫌 。年廿九,为了表示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以及增加过年的气氛 。有人家在门上两侧贴上春联,而门楣上则贴上横披 。也有人家在室内室外贴上「福」、「春」等红纸,甚至把这些字倒转来贴,表示「福到了」、「春到了」 。
办年货:过年应节的用品及食品,也是过年最重要的买卖事 。
蒸年糕:除夕夜,俗称「年三十」,是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著蒸年糕 。「年糕」有吉祥寓意,象徵年年高升 。家庭主妇对蒸年糕的技巧也要讲求,因为蒸年糕的成败是关系著未来一年的运途 。
年夜饭:除夕夜,祭拜祖先后,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表示全家团圆 。中国人又称这种习俗为围炉,因古人都是围著炉子吃饭的 。而当晚的菜肴中,鱼是不能吃光,要有剩余,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
压岁钱:又称「过年钱」、「红封包」,广东一带称为「利市」 。吃过年夜饭,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让大家讨个吉利 。
守岁: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整夜不眠,祈求双亲长寿,又称「长寿夜」 。
放爆竹:「爆竹一声除旧岁」,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 。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物 。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 。
穿新衣、新鞋:从衣帽到鞋袜都是全新的,意思是万象更新 。对小孩子而言,这是一件特别兴奋的事 。
祭祖、祀神:是春节第一天早上要做的事情 。祈求能保佑信众和子孙平安 。
包饺子:新年的头一餐吃饺子,饺子形状好像古代较大的金银锭元宝,吃饺子有招
财进宝的意思 。如果吃到饺子内有钱币,
表示新的一年会发财 。
拜年:年初一,家家户户到亲友家「拜年」,大家见面互相恭贺,说:「恭喜发财!」,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
做牙:年初二,一般做生意的人用牲礼祭拜土地公 。
接财神:年初五,一早接财神,表示勤劳好兆头 。
出年关:年初五,一般商人在这一天择定吉时,开张大吉,回复正常营业 。老板发「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 。
赏花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有赏花灯和猜灯谜的活动,非常热闹 。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在中国已流传很久 。龙象徵权力、尊贵和祥瑞 。人们认为龙掌管降雨,舞龙可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榖丰收 。是每逢喜庆节日的一种表现形式 。
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 。舞狮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 。人们认为狮子有驱邪避鬼,镇宅招福 。每逢春节便敲锣打鼓,到每家每户,舞狮拜年,有吉祥的意思 。中国人喜欢热闹,这民间习俗又可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放炮的习俗各有各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