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养生之物诸如桂圆、大枣、枸杞之类多是得到中医文化的认可 ,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养生之物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 , 因为滋养脾胃而得李时珍命名“脾之果” , 它还通润心肾而除烦安神、固精气、厚肠胃、强筋骨 。
这味药食同源的中药就是常见的莲子 , 关于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分类 , 一类是常见的莲子 , 也就是莲蓬成熟后直接采摘而来 。 另一类则比较特别 , 是莲子成熟后自然脱落掉入水底的淤泥之中 , 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呈现黑色 , 因为外壳黑如石、硬如石 , 所以得名#中药#石莲子 。
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文章图片
莲子是生活中常用以做汤、煮粥的食材 , 同时它也极具药用价值、养生价值 , 最早的养生典籍《神农本草经》就把莲子誉为“上品” , 认为常吃莲子可以“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 此外《食疗本草》提到的“主五脏不足 , 利十二经脉血气”以及《本草拾遗》认为的“令发黑、不老”都是说的都是莲子养生益处 。
当然莲子的养生益处不仅局限于此 , 《本草纲目》总结为“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等 , 并且誉为“脾之果” 。
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文章图片
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用莲子作为食材 , 这也有一定的养生功用 , 但是在中医传承者们看来 , 其作用不如有针对性的合理搭配 , 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加合理的养生 , 我从五个方面入手来说一说莲子的合理搭配 。
一、莲子固精气 。
莲子能润肾而聚集精气 , 并且加以固摄 , 适合于肾气不足、精气不固的亚健康 , 养生可用莲子、龙骨、山茱萸、覆盆子来增强固摄之力 。
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文章图片
二、莲子滋养脾胃 。
《本草纲目》提到莲子“禀清香之气 , 乃脾之果也” , 对脾胃益处主要是补脾气、厚肠胃、除寒湿 , 适合于脾气虚弱而脸色发黄、不爱吃饭或者吃点就肚子胀、或者伴有大便稀薄之人 。
轻者可以单用莲子养生;较甚者需要搭配党参、白术、山药;如果还伴有湿气 , 可以在上述方法中加茯苓达到除脾胃湿气的目的 。
脾胃之阳是源自于肾 , 因此脾阳不足也与肾有一定的关联 , 脾肾两个脏腑之阳不足则容易在天刚刚亮的时候睡梦中就被憋醒着急去厕所 , 不论有无只要去了厕所则一天相安无事 。
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文章图片
中医文化给这类亚健康命名为“五更泄” , “五更”就是古时候所说的“五更天” , 指的是时间 。 这类亚健康也需要用到莲子 , 方法是用莲子、补骨脂、肉豆蔻一起煎煮者喝 。
三、莲子利于女子 。
养生不仅需要滋养 , 还需要固摄 , 莲子补中有固 , 补固兼施 , 是女子的肾脾两脏腑不足而带下的常用之物 。 脾虚而水湿往下走 , 从而累及任脉 , 有带下多而白的表现 , 并且伴有神疲、不爱吃饭 , 可用莲子与健脾利湿的白术、茯苓同用 。
肾脾两个脏腑的不足 , 带脉、任脉两条经络不固 , 从而腰酸腿冷、饭量小且大便稀薄、打下清稀 , 养生可用莲子配合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的党参、山药、芡实 。
有一味中药通润心肾,能除烦安神、固精,养脾胃而得名“脾之果”
文章图片
四、莲子安神除烦 。
本草类典籍大多有莲子安神的记载 , 如《神农本草经》中“养神 , 益气力”;《本草备要》中“清心除烦”等记载 。 这是因为莲子补心血、敛心神的特点 , 因此虚烦、心中惊悸、睡眠质量不高的人可用莲子、酸枣仁、茯苓、远志一起养心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