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

2015年,是中国传统医药意义非凡的一年,屠呦呦老师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并以一场以《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为主题的演讲,引领传统中医药文化进入世界舞台 。
2015年亦是红杏林意义非凡的一年,成立于1月的红杏林,正式开启以中医教育为媒介的中医现代化传播之路,将中医适宜技术传递给更多有需求的人 。
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
文章图片
内求优质发展,用心打磨课程
红杏林创办之初,以专注专业、守正创新的态度,积极践行中医适宜技术的传承与传播 。 然而没有创新,中医传承与传播也就失去了价值 。 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文化与技术?从线下面授班到线上课堂,红杏林开创了中医传播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渠道,并高效完成优质内容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开启了中医教育互联网化全新纪元 。
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2015年7月,第一届红杏林线下面授班开办,技术的实用性在系统的课程体系下焕发出新的生命,获得用户的普遍高度认可 。 优质的技术理当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在良好的成绩下,没有沾沾自喜,有的是对于课程持续优化的思考,如何让课程突破地域、经济条件、专业基础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当下用户更能接受的形式,让传统中医文化更好地存活下去?
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
文章图片
红杏林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最终为品牌锚定在线教育方向 。 此后,红杏林开始了线下内容到线上课程的移植攻坚,定向击破中医教育互联网化的各个屏障 。
穴位甄别困难,究其根本是因为口头传递可能存在信息偏差,于是通过视频的形式,借助模特完成定穴及取穴方法演示;实操手法及经验传授困难,那就增加配套的辅导答疑课程,以多元化的公益课程,助力学员形成个人实操经验累计,并增设教务老师,提供专属辅导服务,解决学员日常学习所遇问题,真正为有需求的人呈现实用、好学的中医线上课程 。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了根据,红杏林始终在坚持一件事,探寻中医适宜技术,时刻强调专业性与易学性并存的筛选标准,致力于打造满足“多元化学习场景、多层级用户人群”需求的中医课程 。
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
文章图片
7年间,红杏林矢志探索实用有效的优秀中医技术,斥资打造强大的课程研发团队,将技术转化为易学实用的课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现下红杏林搭建起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优质项目,并形成的完整、全面、成熟的课程体系,已完成对普通中医爱好者、大健康产业从业者,乃至专业的医务人员的中医适宜技术学习需求 。
实用有效的中医技术为基础,全人群覆盖的课程体系为媒介,红杏林已然构建起适配互联网时代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及发展的新平台 。
深挖价值塑造,致力赋能用户
“一颗红心只为照亮杏林,让全世界享受中医之美”,想要达成红杏林品牌使命唯有探索出适应时代的产业闭环方能实现,回顾过去的七年,红杏林以践行者身份,不断探索中医产业复苏的多样可能性,基于政策加持,初步完成了中医人才链条及可复制产业模式的探索 。
深化中医教育业务,不断强化技能培训专业度 。 红杏林从课程打造上,纵向提升课程深度,横向扩充课程类目,为具有专业基础的大健康从业者、医疗行业从业者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业务,助力其在个人工作环境下的专业技能提升,赋予其更高的从业价值 。
红杏林七周年庆典:筑梦七载,践行中医
文章图片
强调用户自我价值塑造同时,红杏林基于中医发展需求,从市场环境入手,推动中医产业化形成 。 近年来,红杏林聚焦中医药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必要的人才培养问题 。 积极与优秀高校开展合作,先后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人才产输链条完善进行对话,并取得重要成果,就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实训创业孵化基地、教师实践基地建设达成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