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三个都叫“贝母”的中药,都可以散结消痈,都可以抗癌抗肿瘤

它们三个都叫“贝母”的中药,都可以散结消痈,都可以抗癌抗肿瘤

文章图片

它们三个都叫“贝母”的中药,都可以散结消痈,都可以抗癌抗肿瘤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以“难得糊涂”四字作为出世箴言 , 得其要领者必能左右逢源 。 虽然 , 在人世间 , “难得糊涂才是福” , 但是对于学术 , “难得糊涂”可是不行的 。 比如 , 历代本草典籍浩如烟海 , 那么 , 前人所说的中药究竟是不是现代的这个中药?其中又有哪些变迁?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不搞清楚 , 那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 而这个糊涂账算不清楚 , 即便有时候能够“歪打正着” , 但也可能“终究错付” , 所以 , 精益求精、去伪存真 , 才是学者精神 。

比如 , 我们都知道一种止咳很厉害的中药 , 名叫贝母 , 但是对于古今典籍中的贝母 , 与现代的贝母是一回事吗?可能未必尽然 。 对于贝母的最早文献记载 , 是源自《诗经》 , 其中的“陟彼阿丘 , 言采其蝱” , 就是贝母的最早记载 。 而作为中医药典籍中 , 最早记载贝母的是《神农本草经》 。 那么 , 问题来了 , 无论是《诗经》 , 还是《神农本草经》 , 它们记载的贝母 , 是现在的贝母吗?可以说是 , 也可以说不全是 。 所以 , 对于这样的问题 , 就需要进行考究的本草考证 , 也只有搞清楚它们的本源 , 才有利于探索贝母在中医药几千年的流传中 , 贝母真正的内涵 。



早些年 , 当代文献学家、本草学家尚志钧等对贝母进行了考证 , 认为:《诗经》《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贝母 , 应当是葫芦科植物土贝母;《名医别录》最早记载百合科贝母属植物 , 所载贝母包括浙贝母和土贝母两种;唐宋时期 ,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成为药用贝母的主流 , 入药品种分为浙贝母和湖北贝母 , 其间也杂有葫芦科土贝母与百合科荞麦叶大百合;《本草汇言》始载川贝母 , 入药品种包含暗紫贝母、川贝母;清代药用贝母品种较多 , 除川贝、浙贝之外 , 西贝(伊犁贝母)、安徽贝母也取为药用[1

后来 , 中药学家谢志民等也对贝母进行了详细考证 , 认为:魏晋以前的贝母指假贝母和老鸦瓣 , 而本草著作中单指假贝母;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使用浙贝母 , 由于产地等原因 , 直到明代后期 , 假贝母和湖北贝母还一直占居药用贝母的主要位置 , 并出现了犁头尖和荞麦叶贝母等混乱品种;明代末期 , 开始大量使用浙贝母和川贝母 , 浙贝母产于象山者称为象贝母 , 产于其他地区的称为土贝母 , 川贝母中一开始就包括了伊贝母 , 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伪混品 , 并认为以湖北贝母和平贝母伪充川贝母不妥[2




然而 , 当代著名的本草学家王德群指出 , 《神农本草经》所载贝母 , 主要为川贝母和浙贝母[3
。 而《神农本草经》记载 , 贝母“主伤寒烦热 , 淋沥邪气 , 疝瘕 , 喉痹 , 乳难 , 金疮 , 风痉” , 这些作用实际上不仅仅是川贝母、浙贝母有一部分与之吻合 , 就连土贝母的用途也有一部分与之吻合 。 不过 , 刘德贵教授认为 , 川贝母与浙贝母为贝母的正品 , 而 “土贝母”不属贝母之列;因其只有散结、消肿、解毒之功效 , 而无化痰止咳之效 , 因此不能代替贝母治疗肺脏疾患[4
。 而《神农本草经》所载的贝母 , 并没有明确指出用于治疗肺部疾患 , 因此 , 《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贝母 , 可能是贝母的一个大的品类 , 既包含贝母的浙贝母和川贝母等贝母的正品 , 同时可能也包含土贝母、平贝母等非正品贝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