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种植烟叶助力洱海保护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绿色生态种植烟叶助力洱海保护
文章图片
试验示范区内无人机在进行专业化植保 。
绿色生态种植烟叶助力洱海保护
文章图片
烟农在烟田里投放叉角历蝽进行生物防治 。
洱海流域因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善 , 是大理州烤烟种植的重点烟区 。 烤烟是洱海流域周边农户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 , 是当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
怎样既稳住洱海流域这片优质烟区 , 保证农民收入 , 同时又确保洱海流域周边的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 成为摆在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面前的一大难题 。 对此 , 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把洱海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 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 , 制定了“以土地流转促进核心烟区稳定 , 以专业化种植确保环境保护 , 以产业链延伸助推烟农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 , 结合产业特点 , 积极探索绿色生态烟叶种植的新路子 , 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工会引领、行业推动、合作社牵头、烟农参与、产业延伸、环境受保护、企业得发展、农民增收入的发展之路 。
绿色生态种植
推动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洱海流域的农民都有种植烟叶的历史 , 但这种小农经营的种植模式 , 化肥农药施用量难监管 , 地膜烟杆难回收 , 个体的烟叶烘烤还需要大量的燃煤 , 这些都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 要稳住洱海流域的优质烟区 , 烤烟种植就必须走规模化种植之路 。
2014年 , 大理市烟草分公司在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村流转土地142.447亩进行实验示范 , 成立了大理市苍叶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 , 将种烟能手组织起来 , 承包经营 , 全面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开展烟用地膜回收 , 减少地膜残留和固体污染;全面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 减少农药污染;积极推广高效滴水灌溉技术 , 减轻土壤中氮、磷的流失 , 最大限度地保护洱海周边生态环境 。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 大理市烟草分公司积极发挥烟草企业职能 , 与当地政府一起在种植收购合同和产前给予政策支持 , 种植过程中在绿色防控、商品有机肥推广和烟叶生物质燃料烘烤三个方面对烟农进行补贴 。 2015年 , 实验示范扩大为910亩;2016年 , 扩大推广到2164.7亩;2017年 , 大理市被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纳入“2260”高端特色烟叶工程项目区 。 2014年至2021年 , 大理市烟草分公司共投入绿色防控、有机肥推广、生物质燃料补贴868.7万元推进洱海流域绿色烟叶种植 。
此外 , 大理市烟草分公司成立了技术推广队 , 对烤烟育苗、大田移栽、中耕管理、烟叶采收、烟叶烘烤实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 既提高了烟叶的品质与纯度 , 又帮助烟农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 通过多年的探索 , 洱海流域烟叶种植告别了小农生产、污染耗能的经营模式 , 实现了烟叶从下地生长到入库打包全程无污染的转变 。
随着大理州洱海保护“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的推进 , 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行动 , 以土地流转为抓手 , 制定“洱海高水平保护、农民高层次增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 , 大力培育新型种植主体 , 将烟草产业绿色发展融入洱海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大局中 。
2018年 , 大理市烟草分公司和合作社在洱海西岸开展“保护洱海 , 以土地流转促烟区稳定”的实验示范工作 , 积极探索“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在1827亩流转土地上收获完烟叶后 , 轮种水稻、蚕豆、大夹豌豆、油菜等农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