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新冠康复者自述:我是一名医生,在方舱度过了六天

医生|新冠康复者自述:我是一名医生,在方舱度过了六天

文章图片

医生|新冠康复者自述:我是一名医生,在方舱度过了六天

文章图片

医生|新冠康复者自述:我是一名医生,在方舱度过了六天

文章图片


我在方舱住了六天 。

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 , 目前在上海一家医院当医生 。 大半年前 , 我曾感染新冠病毒 , 在方舱医院度过了6天时间 。
一、无症状
今年3月 , 上海疫情暴发 , 我们的学校开始不允许学生外出 。 但临毕业的医学生比较特殊 , 上学期间基本要在医院待着 , 疫情出现后 , 我们还是会到医院轮班 , 接收、救治急诊病人 。
4月1日 , 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 。 医院每天都会安排核酸检测 , 我每一轮筛查结果都是阴性 。 后来 , 医院里陆续有医生出现核酸阳性 。

?4月15日 , 我被定性为密切接触者 。 因为医院的隔离条件不充分 , 我回家开始居家隔离 , 每天在社区里做核酸检测 。
到了21日 , 我所住那栋楼的混采里出现了阳性 。 第二天 , 每户的核酸检查结果出来了 , 我“中招”了 。 虽然采样结果是阳性 , 但我居家这几天 , 没察觉到有任何症状 。
突然变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 , 我也说不上有多害怕或者紧张 , 因为我一些医院同事、大学同学属于这轮疫情的第一批病人 , 有些已经转阴离开方舱医院了 。
他们的年龄基本在30至60岁之间 , 本身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者较差的身体状况 , 感染后大多数人没有症状 , 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 大家在群里会互相交流“病情” , 所以我心里早有预期 , 反而会轻松一点 。
二、在方舱度过的六日
在校生和医院职工的双重身份 , 令我接下来的隔离流程顺利了不少 。 向医院和学校报备后 , 我很快就被定点转移到方舱医院——这个隔离点基本上以大学生和医生为主 。

?在上海 , 被送入方舱的人基本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 , 有基础疾病或者重症病人 , 则会被送去定点医院救治 。
【医生|新冠康复者自述:我是一名医生,在方舱度过了六天】当时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轻症和无症状之间的区别 , 作为一名非感染科医生 , 我是这么理解的:
上海的疫情发展处于高峰期 , 发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患者 , 就统一送入方舱医院进行治疗 , 同时医生通过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做出判断 。 当时医生对我的诊断 , 是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
进入方舱当天 , 医生给我发了一些常规药物以及一包抗原检测 。 第二天 , 我开始出现咳嗽的症状——类似于常见感冒的咳嗽 , 同时也有点鼻塞 。

?这期间 , 不清楚是方舱里的饭菜比较清淡 , 还是我的味觉有所丧失 , 吃起饭来觉得没什么味道 。 我带了几包咖啡过去 , 偶尔冲一杯喝 。 每天喝热水 , 没做什么特别的治疗 , 也没吃药 。
过了两天 , 咳嗽止住了 , 鼻塞症状减轻 , 开始流鼻涕 。
我的家人、朋友通过微信来问候我 , 他们比较担心我 , 但其实我身体没有什么很严重的不适 , 这可能与我平时坚持运动以及年轻有关系 。
那时是毕业季 , 我们上班时间是“早七晚五” , 下班后要做科研和写论文 , 还挺累的 。
来到方舱后 , 不用上班了 , 就把全部时间用在写论文上 。 在方舱里每天就看书、写论文、自测抗原 , 经过六天的隔离 , 我终于转回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