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健康头号杀手”重庆在行动( 二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何泉:
自我管理、预防为主
警惕秋冬心血管疾病频发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当加强自我管理 ,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何泉向大众发出温馨提醒 。
针对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 何泉表示 , 一方面 , 秋冬室内外温差大 , 使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 , 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率显著增高 。 另一方面 , 天气寒冷时 , 人们会摄入高热量食物、饮酒量增加、户外活动减少 , 体重增加 ,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 。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 特别是老年人 , 在秋冬季节应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特别要注意保暖 , 预防感冒 , 适量饮水、坚持运动 , 调整好心态 。 对于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定期体检 , 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治疗控制和预防疾病发生 。 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昏、机体运动及感觉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 尤其是突发持续胸闷不适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
心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 , 且防大于治 。 通过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有效识别、控制和干预 , 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 。 因此 , 做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意义重大 。
为此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进行了“重庆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项目 , 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 , 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
该研究抽取了重庆市9个区县约40个社区 , 共3万名40岁以上 , 至少有一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使用“慢病防控一管通”手机APP 。 该平台可对患者们进行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治疗状况、危险因素的调查及健康教育 , 同时大众也能通过平台与管理医生进行咨询与互动 , 医生可在线了解患者健康状况 , 慢性病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健康指导 。
渝中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科副科长张雍:
医防融合、“三高共管”
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水平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 , 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
为了推广普及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适宜技术 , 提高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 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 我市自2013起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项目 , 并在渝中区、渝北区、九龙坡区、万州区四个区县开展项目试点 。
“作为重庆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综合干预项目的试点区域 , 渝中区探索出一条脑卒中综合防治的新路子 , 并取得良好成效 。 ”渝中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科副科长张雍表示 。
速度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的关键 。 2013年起 , 渝中区在区内建立起卫生行政-疾控中心-脑卒中基地医院-社区中心的人群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新模式 , 大力发展卒中1小时、胸痛1小时救治圈 , 建立起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基地医院的快速转诊通道 , 畅通抢救生命“绿色通道” , 控制并降低渝中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 疾病监测数据显示 , 渝中区2021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09/10万 , 较2013年死亡率(81.69/10万)有显著下降 , 卒中综合防控成效初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