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很长时间都认为1+1=3

全球流动性从高涨时期到后来的收缩时期 , 人们的行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
在投资领域 , 最突出的就是股票市场上 , 那些所谓的成长股的估值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 。
另外 , 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出现了非常类似的情况 。 比如 , 中国内地社会新鲜人选择成为教师的比例据说大增了好几十倍 。
从某种角度说 , 它们是一回事 。
为什么有人很长时间都认为1+1=3
文章图片
偏见
投资和从业选择都是人类预期在具体事项上的体现 。 在经济扩张阶段人们喜欢成长股 , 也会选择有更高概率获得高收入但不一定稳定的工作;在经济收缩阶段 , 人们更喜欢做预期稳定的事和投资 。
不过这种倾向也有悲剧性的一面 , 特别是职业选择上 , 因为人类社会的景气和衰退周期大约是10年 。 与此不匹配的是 , 职业周期却有30余年 。 也就是说 ,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经济不那么热的时候进入社会 , 又跟随大众选择未来可预期程度更高的职业 , 那么他顶多在最初拥有占职业生涯1/3左右时长的令人羡慕的职场生活 。
为什么有人很长时间都认为1+1=3
文章图片
认知偏见
为什么有人很长时间都认为1+1=3】但往往 , 大多数情况下 , 人们连这1/3的快感也体会不到 。 因为刚才咱们并没有把认知拥挤带来的成本上升算进去 。 如果加上投资的配置转换成本要远远低于人们职业转换的成本 , 这样归结起来 , 逆向就业相对于逆向投资似乎更有必要性 。
“认知拥挤”就是很多人都认为某种结果将会出现 , 进而去做同一类事 。 很明显的 , 这会造成做某类事的物料成本升高 。 但问题不止于此 。
过于拥挤的认知还具有很强的标签化倾向 。 拥挤的人群放大了标签所覆盖的预期发生的概率 , 同时忽视了标签未覆盖预期发生的概率 。
为什么有人很长时间都认为1+1=3
文章图片
认知拥挤
对此 , 丹尼尔·卡尼曼举过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位阿A女士 , 她个性独立 , 喜欢和人争论 , 锋芒毕露 , 而且没有结婚 。
那么阿A是一个女权主义倾向的教师和她是一个教师的概率 , 哪个更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 , 阿A的特征和女权主义者的描述标签太吻合了 , 所以 , 在卡尼曼的测试中 , 人们往往认为阿A是一个女权主义教师的概率比她是一个教师的概率要大 。
这显然是错误的 , 因为“阿A是女权主义教师”的概率是“她是教师”的子集 , 所以 , 阿A是教师的概率肯定要大于等于她是女权主义教师的概率 。
这就是认知拥挤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问题之一 , 在某种氛围下 , 很多人会非常确定地告诉你“1+1=3”——更不幸的是 , 之后 , 作为好奇的询问者 , 你很可能也被同化 , 笃信1+1=3 。 这导致1+1=3在很长时间里都被当作正确答案 , 直到我们所说的那种氛围被改变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