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家大三甲和民营机构检验互认,50个项目不必重复检查

国家卫健委倡导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 已经在公立和民营之间实践 。
11月中旬 , 北京卫健委发布了《2021-2022年度京津冀鲁区域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结果的通知》 , 列出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个省份813家参与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 。
健识局发现 , 这次的813家医疗机构不全是公立医院 , 民营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等都有列入 , 而且一视同仁 。
813家大三甲和民营机构检验互认,50个项目不必重复检查
文章图片
813家大三甲和民营机构检验互认,50个项目不必重复检查】美年、慈铭、爱康国宾的体检中心、和睦家医院、金域医学的检验实验室 , 这些平时入不了大三甲“法眼”的民营机构 , 如今做出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到协和、同仁、中日友好医院等大医院的认可 。
这不仅给民营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同时也可能会改变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
01互认范围逐步扩大
国家卫健委从2021年起就在大力推进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 , 为的就是减少重复检查 ,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
在此之前 , 各地方其实也开展了一些互认的工作 , 北京几个大三甲之间多年来一直是互认检查检验结果的 。 2016年9月开始 , 互认范围扩大到京津冀123家医院;2018-2019年度 , 互认范围又增加到542家 。
但这一次互认的扩围很不一样 。 据《通知》 , 互认的813家机构中除了过去就一直在名单中的协和、中日友好、北京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三甲公立医院外 , 还加入了不少社区服务中心 , 以及美年健康、慈铭健康、爱康国宾的体检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社会机构 。
813家大三甲和民营机构检验互认,50个项目不必重复检查
文章图片
其实2018年时 , 四地的互认名单便已开始接纳一些社会机构 , 只不过此前社会机构和公立医院会分列在两张表上 , 这次四地的互认范围不再有所区隔 , 而且数量大大增加 。
这可能表明 , 四地监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和外部机构将趋向一视同仁 。
本次互认的813家机构中 , 北京地区的最多 , 有542家 , 纳入的社会机构也最多 。 美年健康对健识局表示:目前美年体系内纳入到此次四地区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 , 北京慈铭有16家分院 , 北京美年有5家分院 , 石家庄美年也有1家分院 。
在互认范围内 , 患者在体检机构得到的检验结果 , 可以直接被公立医院视为疾病诊疗的直接依据 。 体检机构拿到区域医疗的“互认券” , 无疑就是拿下一部分基础检查的市场 。
民营体检机构要拿到“互认券” , 要求“相关部门通过对实验室是否达到了互认实验室质量与技术要求、互认项目室内质控精密度是否达标、互认项目室间质评以及京津冀鲁盲样检测是否合格” , 这些指标并不容易达到 。
除了体检机构 , 金域、迪安、艾迪康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也有多家进入互认系统 。
新冠疫情之下 , 这些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担医疗压力的作用得到重视:常态核酸检测要求下 , 居民可就近选择第三方检测点进行检验 。 事实上 , 这些机构在疫情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承接公立医院的检验项目 。
02互认前景有多宽
虽然互认范围在逐步扩大 , 但目前互认的检验内容还非常有限 。
据《通知》 , 本次公布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50个 , 共有生化项目、免疫项目、血细胞分析、凝血试验项目和临床分子遗传学项目5大类 , 均为疾病诊断、治疗所需要的常规检查项目 。
813家大三甲和民营机构检验互认,50个项目不必重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