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种疹子宝宝最容易患上,妈妈要学会分辨,一文学习下( 二 )


如果间擦疹严重 , 就需要及时用药改善 , 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 都是比较推荐的弱效皮质激素药膏 。
当然 , 避免间擦疹的最好办法 , 就是做好预防工作 。 例如给宝宝所在的环境保持在18°-25°之间;洗澡后要仔细擦干褶皱比较多的部位 , 对于容易接触口水的部位 , 可以用凡士林来做好隔离 。
另外 , 就是帮助宝宝减轻体重 , 减少因为肥胖而造成皮肤褶皱多的情况 。
荨麻疹
就是大家俗称的“风疹块”或“风团” , 是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 。 主要是身体碰到了过敏物质 , 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反复发作 。
判断
荨麻疹多是由过敏、感染、药物、食物、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 , 皮肤会出现凸起的 , 水肿性红色风团 , 如果严重 , 还会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性水肿 。
患了荨麻疹的宝宝 , 几乎全身都有 , 大多数都非常痒 , 同时宝宝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休克等症状 。 这种情况会在几个小时内消退 , 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 , 但会反复发作 。
护理和预防
如果怀疑孩子患的是荨麻疹 , 不能自行判断和用药 , 最好先去医院询问确诊后再进行药物治疗 。
一般来说 , 过敏原 , 例如鱼、虾、蟹、蛋类、芒果等;微生物感染 , 疫苗、抗菌药等 , 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等;还有花粉、粉尘、动物毛发等 , 这些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
所以 , 只要尽量去除这些诱因 , 才能预防宝宝发生荨麻疹 。
手足口病
主要是由肠道病菌引起的急性出热出疹 , 具有传染性 。 一般每年的4-6月是高发期 , 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
这6种疹子宝宝最容易患上,妈妈要学会分辨,一文学习下
文章图片
判断
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手、足、口、臀等部位会出现红疹和水疱疹 , 同时伴有身体发热 。
护理和预防
大多数的口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 , 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 , 但严重的时间会长一些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勤通风;大人接触宝宝时要先洗手 , 避免携带病菌传染给宝宝;跟宝宝的餐具要分开用 , 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进行消毒 。
宝宝1岁前 , 建议给宝宝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 在病毒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 像滑滑梯、摇摇车这些游乐设施也尽量少玩 。
这6种疹子宝宝最容易患上,妈妈要学会分辨,一文学习下】脂溢性皮炎
又称为婴儿脂溢性湿疹 , 主要是与雄激素作用于皮脂有关 。 一般脂溢性皮炎会发生在出生后3周到12个月之间 , 不同区域的脂溢性皮炎 , 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
比如头顶会出现叫乳痂的疹子 , 上面有厚厚的像是头屑的痂壳 , 不太容易脱落 。 可以用凡士林或者矿物油涂抹痂壳泡软 , 然后用软毛刷去除 。
而眉毛、眼睑、额头、脸蛋、鼻唇、耳朵后方则会出现红色的疹子 , 上面是油腻的皮屑;脖子和尿布区域等褶皱部位则是单纯的发红 , 一片片的 , 表面发亮 , 没有皮屑 。 这些部位的清洁 , 建议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清洁 。
清洁后的部位都要用保湿霜或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 , 避免使用纯油类的护肤品 。
皮疹会反复或持续的发生 , 如果还是不会判断 , 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评估 。
最后 , 要提醒一句 , 宝宝的手指甲要定期修剪 , 保持双手的干净 , 以免抓伤皮肤后引起感染;家里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 , 例如常接触的床单、被套要勤换洗;地板和宝宝玩耍的垫子要定时的清洁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