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张锡纯医案:中药代赭石用到30g,醴泉饮中不能少了这味药

穴位|张锡纯医案:中药代赭石用到30g,醴泉饮中不能少了这味药

文章图片


民国时期 , 沈阳已商人的儿子名娄顺田 , 年二十二岁 , 患有虚劳咳嗽 , 身体看上去很瘦弱 , 其脉跳的很快 , 一呼一吸之间达八至(相当于每分钟120-160次) , 稍稍用力往下一按就完全没有了 。
请张锡纯来诊治 , 张锡纯详细问其病为何起 , 患者自己说曾在热炕上睡觉 , 早上起来就觉得心中胸中发热 , 从此以后只要是吃东西就往外边吐 , 晚上咳嗽的很厉害 , 甚至到了无法睡觉的地步 。 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天 , 吃也吃不了 , 睡也不能睡 , 以至于精神恍惚 , 人几乎快要撑不住了 。
张锡纯听完一分析 , 知道患者脉象虽然非常危急 , 但仍然属于新发之病 , 如果是顽疾以至于此 , 那就回天乏术了 。 故给患者开出方子:醴泉饮 。 考虑到患者呕吐的特别厉害 , 药物根本无法服下 , 将方中赭石改为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0g , 分量已经非常重了) 。

患者吃了一副药 , 吐就止住了 , 可以吃东西了 , 咳嗽的症状也开始好转 。 之前大便五六天都没解 , 现在大便也已经通了 。
大概服用了三天 , 患者脉象已经好转 。 但一呼一吸仍有六至有余 , 心中还是感觉到发热 , 于是张锡纯将玄参、生地都改为六钱 。 然后每天中午 , 用白蔗糖水 , 送服一些阿司匹林 。 就这样几天患者的病就全部好了 , 脉象也恢复了正常 。
醴泉饮:治虚劳发热 , 或喘或嗽 , 脉数而弱 。
【穴位|张锡纯医案:中药代赭石用到30g,醴泉饮中不能少了这味药】生山药一两 大生地五钱 人参四钱 玄参四钱 生赭石(轧细)四钱 牛蒡子(炒 , 捣)三钱 天冬四钱 甘草二钱
张锡纯分析 , 虚劳发热之证 , 一般都是因为阴虚 。
肺阴虚的人 , 因肺中虚热熏蒸 , 故痒而作咳 , 甚至有的因为肺中有所损伤 , 稍稍一活动 , 就会引发喘促憋闷 , 这时候应该予以滋补肺阴 , 加一些清火祛痰的药物;肾阴虚的人 , 因肾主纳气 , 肾虚而不能纳气 , 导致咳喘上气 , 宜予以填补肾中真阴 , 加一些收敛沉降之药 。 如果其脉象跳的很快 , 陈修园曾说过 , 应该滋养脾阴 。 因为脾的脉象原本是和缓的 , 如果脉跳的快 , 肯定是脾阴受伤 , 应该在滋阴的药物中 , 加甘草以引入脾中 , 再加性味淡的药物 , 比如薏米、石斛之类 。
张锡纯认为 , 人身之阴 , 覆盖的很广 , 基本全身只要有血液的地方都会有阴的存在 。 所以阴虚的人 , 其周身血脉津液 , 都是比较枯涸的 。 所以治疗时一定要用汁液最多的药物 , 以滋养五脏六腑之阴(也叫精) , 这样才可以达到濡养全身的目的 。
醴泉饮中的山药、地黄就是这样的药物 。
如果患者脉象较快 , 这就不止是阴虚 , 一定也存在气虚 , 因气虚而无力推动脉跳 , 身体做最后的奋起反抗 , 导致脉数 。 所以加入人参以大补元气 , 与玄参、天冬等凉药并用 , 又可以补助阴分 。
考虑到人参有把气向上提补的作用 , 咳嗽上逆之人不宜使用 , 故在方中加以赭石 , 利用赭石的的沉降之性 , 来抵消人参的提升之性 , 这样可以使人参的补益之效往下走 , 达到涌泉 , 并且上焦的虚火 , 也可以顺着往下走 , 以补益下焦真元之气 。

然牛蒡子和山药并用 , 最擅长治咳嗽;甘草和天冬并用 , 最擅长润肺 。
张锡纯还讲了自己曾经用赭石的经历 。 刚开始创立醴泉饮这张方子时 , 是没有赭石的 , 是加了丹参三钱 , 以抵消人参的热性 。 后治一个妇人 , 月经好几个月都不来 , 一会作寒、一会发热 , 一直干咳 , 并且有喘逆之象 , 胸膈满闷 , 不想吃东西 , 脉几乎达到了七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