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小精油大疗效?芳疗经济市场规模或达2400亿,专家:亟待科普( 二 )


“在整体芳香疗法中 , 强调精油的低浓度使用 , 使用的方式几乎全部是外用 , 严格执行不口服原则 。 ”缪晓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补充说明道 。
反观国内 , 目前对精油分类尚未有统一标准 。 缪晓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比如橄榄油既是可用于芳疗的精油 , 又是可食用的植物油 。 精油产品标注有“食品添加剂”字样 , 且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 可在市场上流通 , 虽表明这些产品是被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 , 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口服 。
“‘精油产品’和‘精油’是不同的概念 , 前者范围更大 , 包括含有精油成分的配方产品 。 此外 , 在中国化妆品原料数据库中 , 部分精油也以产品原料的名称出现 。 ”缪晓称 。

产品|小精油大疗效?芳疗经济市场规模或达2400亿,专家:亟待科普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知识待普及
芳疗研究体系的日臻成熟 , 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芳疗品牌发展的契机 , 国内外芳疗品牌开始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 目前 , 国际芳疗市场仍以欧洲品牌为主 , 常见的有德国Oshadhi、法国Florihana、英国AA Skincare等 。
中国本土芳疗品牌虽起步较晚 , 但逐本、阿芙精油、宿系之源等品牌也纷纷凭借各自的优势跑马圈地 , 在早期通过精油、纯露类产品打开市场后 , 其业务触角逐渐延伸至护肤品、个护线 。
另一方面 , 在芳疗概念的基础上 , 也衍生出了一批以植物萃取为产品关键点的泛芳疗护肤品牌 , 比如欧舒丹、馥蕾诗等 。
《白皮书》显示 , 2019-2021年 , 芳疗品类的消费人数增长是美容护肤品类整体的1.4倍 。 随着芳疗消费的深入发展 , 其应用场景也愈发多元 , 除了传统的SPA馆、中医理疗馆等场景外 , 星级酒店和居家体验也成为消费者体验芳疗的选择之一 。
在大众消费者眼中 , 芳疗产品依旧是个新鲜事物 。 《白皮书》显示 , 仅有25%的消费者体验过芳疗 , 并且使用芳疗的频率较低 , 每月不到3次 。
芳疗知识的缺乏也容易使消费者陷入疗效夸大的漩涡 。
“很多症状能够自我缓解和自愈 , 甚至会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 。 精油对疾病是否有疗效 , 只有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在特定的GCP(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基地 , 通过严格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记录 ,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 才能得出结论 。 ”缪晓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说 , “作为医学工作者 ,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改变大众对芳疗的误解和认知偏差 。 ”
上海中医药大学已研制出一款含有中药植物金银花精油的无火扩香 , 用于环境净化 , 并将在附属医院和社区中进行推广使用 。 “只有闻过多种不含香精香料的精油产品 , 才能不断积累如何辨识植物精油和香精香料的能力 , 而这些分辨能力是很难单从知识上去获取的 。 ”缪晓说 。
缪晓透露 ,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两位主任医师共同主编的《中医芳疗的应用指南》一书即将出版 , 该书籍定位为科普而非学科教材 , “希望通过阅读 , 让更多民众了解芳香疗法的基础知识 , 学习和掌握中医芳疗的生活应用 , 这比授课和讲座更高效” 。
国内芳疗市场方兴未艾 , 行业标准仍是空白 , 这也滋生了产品真假优劣难辨、虚假宣传、从业者不专业等问题 , 行业乱象亟待规范 。
2021年5月 , 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ITEC颁发的授权证书 , 标志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芳香疗法研究院”成为中国首个被ITEC认可的 , 可开展芳香疗法研究、开展芳香疗法从业人员和师资人才教育培养及职业培训的专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