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的 24节气是德国人发明的

【24节气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的 24节气是德国人发明的】中国的24节气是谁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2],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4节气必须按照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真实位置而定,它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 。传统中国历法为阴阳合历,制订的准则有利用太阳的运动(日、年与节气),也有月亮的运动(月) 。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每日会向东移动约1度,环绕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其运行轨迹称为「黄道」 。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 。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 节气的来源,而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 。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 。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 。故自清代开始,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24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 。此种节气制订法称为「定气法」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祖冲之吧,

24节气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的 24节气是德国人发明的

文章插图
24节气是按农历还是按从西方传进来的日期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 。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当然是按农历的
西方人没哪智商弄出24节气按农历,在夏朝形成24节气经典的中国传统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