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肠道菌群健康检测报告——常见问题解析(12)


抗生素是如何影响菌群的 , 菌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是什么?
答:广谱抗生素会杀死细菌 , 但是部分细菌在抗生素选择或滥用的情况下会在抗生素靶点基因产生突变或携带耐药基因 , 从而对特定抗生素产生耐药 。 不同菌目前的耐药菌比例以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水平不同 , 对应的抗生素耐药水平和种类也有不同 。
有在吃富含某种事物或者相关营养素 , 为什么报告显示缺乏?
答:营养指标的评估是基于菌群构成特征和菌群代谢生成特定营养素的途径来评估的 , 直接的营养素补充会反映在相关菌群构成上 , 但部分营养素因为吸收部位不同以及菌群代谢途径上下游的影响 , 预测可能有一定差异 。 另外菌群构成异常的情况也会导致营养指标预测失常 , 如大量氨基酸都评估缺乏的情况 。
有人说长期服用益生菌 , 会让肠道自己产生的益生菌的能力减弱或者可以说是肠道自主平衡的能力减弱 , 不能长期服用 。 这种说法是否有依据?长期服用一种益生菌 , 也容易产生耐药性 , 那么是否建议定期更换或者调整益生菌的菌种和数量呢?
答:持续服用单一或特定组合的益生菌确实会存在效力减退的情况 , 主要是菌群具有适应性 , 如果不配合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 会较快失效 。 可以根据菌群检测结果来调整益生菌的方案 。
样品的稳定性对于那些数据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哪些是影响比较小的?
答:越是直接和具体菌相关的指标变化越快越大 , 和菌群结构相关的指标 , 比如一些慢病风险还有总体饮食结构一类的变化较稳定 。
从波动性排序来看 , 具体菌丰度>多样性>微量营养(锌 铁 氨基酸 维生素)>消化道疾病风险评估 (受当前状态影响较大)>肠龄>宏量营养素(碳水 蛋白 脂肪 纤维素 乳制品)>抗生素水平 >菌属是否出现>其他慢病风险
中大龄儿童小孩检测到自闭症风险高 , 如何解读?
答:肠道菌群在1-3岁期间主要是菌群发育滞后会影响神经发育和营养 , 3~6岁左右菌群参与的神经递质代谢异常会加剧自闭症的程度 , 但这个年龄段已有的神经发育滞后不光靠菌群改善就能解决了 。
所以如果是0~2岁的如果这个风险值较高 , 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建议改善菌群 。 如果是3~6岁甚至6岁以上 , 如果就风险值高没有相应的神经或行为异常 , 就问题不大 , 可能是菌群代谢构成不太好 , 不会导致自闭症的 。 如果有症状那改善菌群有助于改善症状 。
肠道菌群平衡 , 为何多样性指数是低的?
答:菌群平衡和多样性指数是2个不同指标;
多样性仅仅评估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和丰度分布 , 与具体是有益和有害无关 。 多样性主要与饮食摄入 , 药物如抗生素类以及疾病状态有关 。
菌群平衡对应的异常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 临床上有I度失调和更严重的II度失调 。 大便常规检查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统计染色细菌中杆菌和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比值是否超标来判别的 。 本报告同时提供了另一评估算法 , 通过有益菌/有害菌的总体情况来评估菌群平衡状态 , 低于2为重度失衡 , 低于5为失衡 , 同时分值也提示菌群平衡水平 , 越高越正常 。
菌群失衡如何调整?
从菌群失衡的评估角度来看 , 首先就是快速增加有益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的丰度可有效改善该项指标 。 因此临床上通常提供多联的益生菌制剂来快速补充益生菌 , 可以短期有效改善菌群平衡比例 。
菌群平衡和多样性分值都高的 , 但是肠道年龄预测比实际大 , 年龄预测模型是不参考多样性和平衡性参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