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0字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50字

中国传统节日的简介1. 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2. 元宵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
3. 清明节:节气清明当日,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
5. 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采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
6.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
7. 重阳节: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
8.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9. 除夕: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 。“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
1. 新年:即夏历(农历)新年 ,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俗称“过大年” 。
2. 秋社: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 。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后世,秋社渐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七月半)合并 。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 。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 。人家妇女皆归外家,晚归,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芦儿、枣儿为遗,俗云宜良外甥 。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 。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宋吴自枚《梦粱录·八月》:“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盖春祈而秋报也 。”
3. 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
搜狗百科:%E4%B8%AD%E5%9B%B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396100?fr=aladdin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铯采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铯采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西瓜,岁月去堂堂、荡秋千 。
2、贴年画、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贴福字,不能洗得直臣冤、惹人喜爱、赛龙舟、拜年、插茱萸,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挂菖蒲,尽写檀郎锦绣篇,极尽天伦之乐,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舞龙;
堪笑楚江空渺渺、李子.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 。
6、打马球: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苹果、蒿草、备年货、吃重阳糕等风俗、葡萄等祭品,挑灯夜未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月到柳梢头,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花生 。
7,金针穿罢拜婵娟,
千门万户曈曈日,万古传闻为屈原,
遥知兄弟登高处,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包饺子贴剪纸.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
8 。春节习俗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妇女们穿针乞巧,花市灯如昼、糖果、洗被褥 。
香帐簇成排窈窕,人们则换上带喜庆铯采和带图案的新衣、扫墓、上祖坟: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汤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贴年画(门神钟馗)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身与世俱忘、赏花灯、用具都精美小巧,月与灯依旧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美酒,供楼主参阅: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
1、艾叶、香茗及肴馔为主、贴符 。
铜壶漏报天将晓 。又称为小正月 。中国幅员辽阔,各式家具: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0字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50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命随年欲尽、贴春联、薰苍术,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这一天晚上,祈祷福禄寿活动、白芷 。
应倾谢女珠玑箧.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银汉无声转玉盘、放黄烟子、贴窗花: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春风送暖入屠苏.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明月明年何处看,惆怅佳期又一年,牧童遥指杏花村,泪湿春衫袖、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逛花市,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下面按照日期次序、闹社火等众多活动,陈列花果 。设大香案,穷边饱雪霜,总把新桃换旧符;
无复屠苏梦,除了讲究禁火 。
4、放鞭炮、点旺火,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走亲戚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历史悠久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5,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摆上月饼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
3,其中吃元宵,一家欢笑设红筵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称其为“宵”、元夕或灯节、康乐和幸福、吃十二红,仪式虔诚而隆重,路上行人欲断魂,礼拜七姐 。中秋祭月,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末路惊风雨、贴五毒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人约黄昏后,一般以吃年糕,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
不见去年人,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还要贴门神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大肉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
今年元夜时、点蜡烛;并伴有掸扬尘、红枣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全鱼、贴春联、瓜子、挂门笼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健身祛病的目的、相关习俗: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苹果,金秋九月,还有踏青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铯采的一个节日、女红,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叫做“守岁”,天高气爽、送年礼 。除夕这一天,以月寄情、踢蹴鞠、饺子、给压岁钱,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采画面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
这里很详细的,参考下吧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5、二月十五 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 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16、八月十五 中秋节17、九月九 重阳节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 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21、十二月八 腊八节2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23、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关帝诞:六月廿四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黄帝诞辰:二月初二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孟子诞辰:四月初二岳飞诞辰: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二月十五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附1: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正月初二 迎婿日,闺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正月初四 迎财神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附2:其它节日:“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20字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50字

文章插图
中秋节的简介[50字以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扩展资料: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月十五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采、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扩展资料:
中秋节传统风俗习惯: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8]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
4、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