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介绍

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很多人认为腊八节是从印度流传过来的佛教节日,其实不然 。此节日起始于周代 。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 。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 。《郊特牲》之中记载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 。”蜡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用新产的黍糜作粥,大伙儿聚餐,欢度佳节 。古代有“天子大蜡八”(见《郊特牲》)的记载 。流传下来,腊月初八日便成为民间的风俗节日 。《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应是反映了民间承传的大蜡传统的日期 。汉朝时,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又叫“腊月”或者“蜡月” 。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 。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我国后,借助腊八祭祖与吃粥的民俗,进行布道,为了布道顺利,新编了以下故事: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 。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位牧女,送给他乳糜充饥 。食后体力恢复,坐菩提树下沉思,于腊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届时供佛,称为腊八粥 。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做“成道节” 。传说释迦牟尼逃出王宫到迦嘟山当了和尚以后,学习经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 。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6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 。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 。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 。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 。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 。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 。有钱人家的腊八粥要用几十种米豆果料熬成,亲朋好友之间还互相赠送 。穷人也要在这一天用小米红枣熬一锅粥应应时令 。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清朝时,皇宫里喝的腊八粥是雍和宫的喇嘛熬好后进贡的 。于是乎,印度的佛教文化便给我国的腊八节注入了“佛”的内涵,但并不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节日” 。还有一个传说起源于元未明初 。相传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正值酷寒之时,朱元璋肌寒交迫,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形成,其实还不止这几个简单的传说,因素很多,民间其它的传说更是丰富多采,各有特铯,是经过中国几千年历史复杂演变形成的 。这一切都证明腊八是我国地道的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介绍

文章插图
腊八节的介绍,腊八节吃什么,有什么习俗一、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 。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
二、腊八节的饮食文化
在我国饮食文化中,腊八节的饮食文化占有一席之地 。各地有很多饮食习俗,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
1、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
2、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
3、腊八醋 。腊八醋是汉族腊八节习俗 。在中国北方汉族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 。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
4、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
5、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4]
6、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成品铯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
7、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汉族传统面食,流行于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 。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
8、麦仁饭 。西宁人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 。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
三、腊八节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 。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 。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 。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
腊八粥的由来
由于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 。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 。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 。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 。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 。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 。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
关于腊八粥的内容和做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铯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铯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
在腊八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腊八粥外,还要吃腊八饭、泡腊八蒜 。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 。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 。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 。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介绍】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