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节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端午节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什么都会变【活动目标】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能大胆清楚地讲述事物变化的过程 。2、发现什么东西都会变,体验“变”的乐趣 。【活动准备】1、白板课件《什么都会变》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卡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感受“变”的乐趣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神奇的书,里面什么都会变,你们想看吗?2、幼儿观察画面,在比对中观察事物变了 。

中班端午节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端午节教案

文章插图
种树的老爷爷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种树的老爷爷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教师:这么好听的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请小朋友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
2、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用哪个好 。(出示字卡:猴子学样)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欣赏一遍,好吗?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故事 。
四、表演故事二遍。
(1)“这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来表演呢,想不想学小猴?”教师出示为幼儿准备好的教具,引导幼儿表演两遍 。
幼儿园端午节详细的教案只能打100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加分吧 。幼儿园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9日至11日共放假3天(6月9日法定假、10日调休星期天、11日星期六,6月12日的星期天不休息) 。
中班端午节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端午节教案

文章插图
关于幼儿中班社会课《端午节》的新颖教案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
三、环境创设: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 。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 。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 。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
【中班端午节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端午节教案】活动二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 。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 。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 。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 。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 。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
活动三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铯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 。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 。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
活动四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
2、学习搓线的技巧 。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 。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 。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
活动五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
活动六包粽子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 。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 。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 。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 。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 。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 。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 。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 。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龙舟”以及家长们共同参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菖蒲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