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明:为世界提供中国主动脉疾病诊治经验( 二 )


“主动脉外科发展至今 , 除非是患者自身条件不能耐受手术 , 技术上已经不是难事了 , 我们基本都能解决 。 我的自信来自我的团队 , 主动脉外科不再是一个科室的工作 , 不仅带头人要有突出的技术 , 还需要多学科协作 。 ”朱俊明说 。
在医院的支持下 , 朱俊明在北京安贞医院建起我国第一条急性主动脉夹层救治绿色通道 , 整合医院各科室资源 , 在手术前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 患者的主要检查也是由医生到患者床前完成 , 以保证患者在术前稳住血压、心率 , 获得有效的监测和治疗 。 “就是希望患者到我们医院后 ,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 ”朱俊明说 , 过去患者从发病到做手术可能需要三天 , 通过这个绿色通道 , 患者发病一天之内基本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
大医情怀倾囊相授
“主动脉疾病发病很急 , 死亡率是按小时来计算的 , 每过1小时会增加1%的死亡率 。 ”这些年 , 朱俊明常常为逝去的生命扼腕惋惜 , “不少患者在转运途中就停止了呼吸 。 如果当地有这项技术 , 悲剧就可能避免” 。
目前 , 国内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水平尚不平衡 , 很多地方不能开展这类手术 , 有的医院即便能做主动脉疾病手术 , 也仅限于常见病、多发病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发病例20万 , 其中 , 98%的病人因得不到有效治疗 , 或死亡或随时面临死亡 。
为改变现状 , 朱俊明常带领团队到全国各地培养主动脉专业医生 , 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 。 他常说 , 掌握这门技术的医生越多 , 受益的患者就越多 。 近20年的时间 , 朱俊明的足迹遍布100多家单位 , 从刚开始只有个位数的人从事该事业 , 到现在国内已经有100多家单位、200多名医生参与其中 。 “我一定要把这些技术传给年轻的医生 , 待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中国的医学才能有发展 , 患者才能受益 。 ”朱俊明说 , 中国主动脉疾病患者众多 , 医师数量还远远不够 , 而且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 还有很多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 主动脉疾病治疗技术普及很重要 , 未来会继续做这件事 。
这些年 , 每做完一例手术 , 朱俊明都要做一次详细的总结 , 分析成功经验 , 查找有待改进的不足 。 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泛黄的记事本 , 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里 , 夹杂着各种主动脉的图形和英文字符 。 像这样的本子 , 朱俊明攒了几十本 。 平日里 , 朱俊明办公室的大门几乎关不上 , 时常有患者拿着片子找上门 。 他的手机也总是“嗡嗡”响个不停 , 全国各地的心外科同行常常向他求助 。
用“患者不看不死心 , 同行不问不放心”来评价朱俊明再贴切不过 , 大家戏称朱俊明是中国主动脉疾病治疗的“总住院” 。 对此 , 他乐呵呵地说 , “我倒觉得自己是个‘民医’ , 能被病人需要 , 被同行需要 , 是件幸福的事儿 。 ”
【朱俊明:为世界提供中国主动脉疾病诊治经验】《医学科学报》 (2023-12-01 第8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