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居家隔离要注意什么?专家解读

【环球时报报道采访人员赵觉珵樊巍】在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提出 , 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 , 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人群 , 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 , “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 ,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专家认为 , 这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和保障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而作出的科学决策 。 对于个人而言 , 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依据权威指引进行居家隔离 。
感染后居家隔离要注意什么?专家解读
文章图片
为何需要居家隔离
北京市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引》)表示 ,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 , 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 ,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 注意卧床休息 , 加强支持治疗 , 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 。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的共识 。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允许居家隔离 , 是建立在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致病力弱、传播力强特点充分认识基础之上的合理决策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 , 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 , 所以重症病例非常少 。 王贵强强调 , 居家隔离和观察治疗不是放开 , 而是为了更精准有效地分层救治 , 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 。
蓝柯表示 , 相较于新冠原始株和其他变异株 , 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 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者轻症感染者 , 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和咳嗽 , 所需要的医学干预很少 , 因此可以居家隔离 。
《指引》也提到 , 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 。 根据专家临床经验 , 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 , 病程为7天左右 , 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 。
有近期感染的北京市民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描述称 , 在感染后会有两三天的发热期 , 其间身体乏力、酸痛 , 还会有咳嗽、嗓子痛等症状 。 但随着不再发烧 , 身体能感觉到明显好转 , 一周左右核酸结果就可以转阴 。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传染病科教授孔繁毅向《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居家隔离 , 根据香港的经验 , 居家隔离人员应该是已经完成疫苗接种且没有严重基础病的年轻人群 , 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通常较轻 , 可以在家中恢复 。
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 , 对居家治疗的适用对象、家居环境要求、管理要求、结束居家治疗的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 , 同时还公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指南》 。
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以及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 , 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可以居家治疗 。 在家居环境方面 , 要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 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 , 使用单独卫生间 , 并配备感染者专用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