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海近万名感染者的研究:国产疫苗可显著减少老人重症比例

国产灭活新冠疫苗效果如何?
12月8日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从交大医学院获悉 , 近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展开联合科研攻关 , 在FrontiersofMedicine发表题为《2022年春季新冠感染在上海暴发时预先接种疫苗对OmicronBA.2.2亚系的宿主保护作用》(HostprotectionagainstOmicronBA.2.2sublineagesbypriorvaccinationinspring2022COVID-19outbreakinShanghai)的研究论文 , 对公卫中心在此轮疫情期间收治的9911例感染者的临床特征 , 以及接种我国自产灭活疫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 揭示BA.2.2感染引起的临床分子特征及已接种的新冠疫苗对其产生的保护作用 。
基于上海近万名感染者的研究:国产疫苗可显著减少老人重症比例
文章图片
发表的论文本文图片均为上海交大医学院供图
奥密克戎变异株由于其超强的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 自2021年11月出现以来 , 已在世界各地造成多轮大规模疫情 。 在其传播过程中 , 奥密克戎基因组序列还持续积累突变 , 逐步产生BA.1、BA.2、BA.3、BA.4、BA.5等主要亚系 , 以及每种亚系下属的多种亚分支 。 这些新冠病毒变异体的高度多样性和传染性给公共卫生健康和防疫措施带来了极大挑战 。
上述两个团队指出 , 在2022年上半年 , 引起该波疫情的奥密克戎BA.2.2亚系毒株(简称BA.2.2)由境外输入上海 , 迅速造成大规模社区传播 , 累计导致649354人感染 , 其中591349例(91.06%)为无症状感染者 , 累计死亡病例588例(死亡率0.09%) 。
以公卫中心在该轮疫情期间收治的9911例感染者为样本 , 首先 , 基于流行病学分析 , 在有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中 , 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比例较低(占2.76%) , 且主要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 。 在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社会面新冠感染者中 , 重症率约占0.2% 。
对患者按年龄大小进行分组 , 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的比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 但在每个年龄段中疫苗接种人群的重症比例 , 都显著低于未接种人群的比例 , 且降低程度与疫苗接种剂次高度相关 。
例如 , 在60-69岁、70-79岁、≥80岁等三个年龄段 , 未接种疫苗患者的重症和危重率分别为8.64%、17.12%和20.28%;接种1剂疫苗患者的重症和危重率分别为6.90%、12.12%和14.29% , 接种2剂疫苗患者的重症和危重率分别为0.76%、4.76%和4.35% , 接种3剂疫苗患者的重症和危重率分别为0.58%、2.60%和0.00% 。
基于上海近万名感染者的研究:国产疫苗可显著减少老人重症比例
文章图片
不同年龄段接种疫苗不同剂次的新冠患者中的重症例数及比例 。
研究团队因此认为 , 即使老年人更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新冠疾病 , 但在有症状感染者中接种2-3剂灭活疫苗对60岁以上患者的重症保护率仍达到90.15%(所有患者的重症保护率为96.02%) 。
其次 , 对BA.2.2感染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分析 , 发现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异常变化(如贫血、凝血指标异常、器官损伤等)在疫苗接种患者体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 , 特别是与重症和危重症相关的淋巴细胞减少症 , 其在疫苗接种患者体内得到很好的缓解:常规血液检查显示 , 在重症/危重症病例中 , 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其入院16天后即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 而未接种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则30天内均持续低于正常水平 。
基于上海近万名感染者的研究:国产疫苗可显著减少老人重症比例】此外 , 通过对BA.2.2与2020年新冠病毒原型株流行期间公卫中心收治的963例新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 发现2022年上海春季疫情BA.2.2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81岁(范围:72-89岁) , 而2020年期间原型株感染者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范围:55-71岁) 。 以各项临床检测指标的正常范围作为参考 , 在入院之初 , BA.2.2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整体基础健康状态 , 便已低于原型株感染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