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背后,站着一位“院士首富”

连花清瘟背后,站着一位“院士首富”
文章图片
作者:隋坤
近日 , 多地药商哄抬连花清瘟颗粒、胶囊(以下简称连花清瘟)价格的新闻屡次刷屏 。
随着各地防疫政策逐步细化优化 , 连花清瘟等部分热销药品出现暂时紧缺 , 这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心思 。
据市场监管总局调查 , 有药贩在连花清瘟进货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 , 恶意哄抬价格 。 比如某线上药店11月进货时 , 成本仅为11元的连花清瘟 , 待到12月初售价竟高达88元 。
对此 , 生产连花清瘟的以岭药业回应称:公司近来连花清瘟供货价格保持稳定 。 市场监管局也于近日表态 , 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
12月8日下午 , 以岭药业收盘封住涨停板 , 51.76元的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 。
吴以岭是以岭药业掌门人 , 也是连花清瘟的研发者 。 他是企业家 , 是医生 ,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
随着连花清瘟引发关注 , 吴以岭也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
连花清瘟背后,站着一位“院士首富”
文章图片
中医天才
1949年 , 吴以岭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 , 父亲吴世升是河北省故城县小有名气的医生 。
吴父好学 , 家中藏品不是药材就是医书 。 吴以岭从小“浸泡”在这样的环境里 , 很快展露了自己的医学天赋 。
5岁时 , 吴以岭已熟背多个药方;13岁时 , 他能准确辨识出200多味中草药 , 并了解其功效;高中时 , 他接过父亲手中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等沉甸甸的古书 , 日夜钻研 。
连花清瘟背后,站着一位“院士首富”】因学校停课 , 吴以岭的高中生涯断断续续 , 时常在家自学 。 那时他时常捧着家藏的中医典籍 , 起初还只是为了消磨时光 , 没想到后来竟慢慢“钻进去了” 。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他几乎看了个遍 , 越看越有味儿 。
1977年恢复高考后 , 他抓住时机复习功课 , 最终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的中医系 , 然后又攻读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批硕士学位 。
研究生毕业后 , 他回到燕赵故土 , 从事心血管一线诊疗工作 , 一干就是10年 。
连花清瘟背后,站着一位“院士首富”
文章图片
吴以岭
这10年是他事业起步的“地基” 。 在此期间 , 他逐渐摸索出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方 。 但因这个药方含有大量虫类 , 引起业内广泛讨论 。
很多老专家对方子有很大疑问 , 吴以岭给出的理由是:“张仲景也曾运用虫类药” 。
1989年 , 吴以岭研制新药成功 , 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做出突破 。 此后 , 他又研发了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处方 。
1989年 , 有港商主动找上门来 , 表示愿意为他投资或与他合作 , 但前提是 , 必须先把他的科研成果拿到境外验证、注册 。 吴以岭拒绝了 。
眼看着合作这条路走不通 , 他决定“下海”自己干 。
1992年 , 吴以岭骑着一辆破自行车 , 背着一个旧人造革黑皮包 , 走进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 , 递交了开办医药研究所的申请 。
半年后 , 他相继成立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河北以岭医院前身)和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黄帝制药厂(以岭药业前身) 。
当时 , 吴以岭的拳头产品是包含“水蛭、全蝎、蝉蜕、土鳖虫、蜈蚣”5种虫类的通心络胶囊 ,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
在以岭药业早期发展中 , 通心络胶囊“居功至伟” 。 即便在产品线日渐丰富的2008年至2011年 , 其收入还能达到6.4亿元、7.17亿元、9.21亿元 , 对应营收占比68%、4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