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七)—案例( 二 )


案例三:
艾米(代名)在一家著名的证券交易所工作 , 是一名年轻的女经纪人 。 她的丈夫约翰(代名)是一位电子工程师 , 两个人在职业上都相当出色 。 结婚一年后 , 艾米得了一种怪病 , 经常性地失去记忆 。 有时 , 她在深夜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 , 想不起什么时候来到这里 , 以及来这里做了些什么 。 当她在凌晨3点、4点甚至5点回到家中 , 约翰当然已经快气疯了 。 艾米讲了上述“奇怪的事件” , 认为这种事件毁掉了她的婚姻生活 , 否则她的婚姻本该“十分完美” 。
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七)—案例】在咨询与治疗中 , 咨询师发现 , 实际上艾米在很多地方对约翰感到不满 , 只是她不敢告诉对方 。 一个原因是担心约翰生气 , 另一个原因是她本人也认为不该有这样的感受 , 于是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她的婚姻看上去“十分完美” 。 无论她自己还是周围的朋友都很难承认艾米的婚姻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理想 。 艾米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说出她实际上非常的不快乐 。 两个月后 , 约翰开始陪同艾米来参加治疗 。 艾米在咨询师的鼓励下 , 第一次说出对丈夫的不满 , 她认为丈夫的某些做法是对自己的伤害 , 而丈夫从来都不曾觉察 , 当然也不会知道 。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 , 艾米学会了放弃她理想中完美婚姻的自我认同 , 并学会建立一种可以倾心交流的生活环境 。 在这种新的环境中 , 即使他们之间彼此有什么不满 , 也能够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 从而使彼此的距离不断拉近 。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 , 艾米间歇性丧失记忆的事件发生得越来越少 , 最后终于消失了 。
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七)—案例
文章图片
案例四:
李某是一位66岁的老太太 , 她参加社会治疗的原因是她感到自己的生活正在敷衍了事 。 在周围人看来 , 她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 她拥有漂亮的房子、崭新的汽车、昂贵的衣物 , 而李某却说自己仿佛住在一所监狱里 。 虽然从来没有人伤害过李某 , 但她却处处担心 , 如看电视的时候担心自己提出愚蠢的问题 , 开车的时候怕走错路 , 与人交谈时怕自己的见解荒谬可笑 , 等等 。
社会治疗的观点认为 , 生活中的“敷衍了事”实际上是人们按照社会角色规定的行为去行事 , 而放弃了自己对行为方式的选择 。 如果人们把生活看作是履行一些基本的义务 , 日复一日地重复 , 自然会产生窒息的感觉 。 许多参加社会治疗的人像李某一样 , 他们拥有体面的职业、稳定的家庭 , 绝不属于失败者的行列 , 然而 , 他们的生活中缺少一个必需品 , 那就是创造性 。 当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被社会规范、社会角色所决定了的时候 , 实际上 , 他们正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对环境的刺激作出自动的反应 , 形成条件化的行为 。 在一个僵化的环境中 , 人们被动地生活着 , 放弃了创造生活的能力 , 无异于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性 。
通过上述四个案例 , 我们可以看到 , 如果说现代范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是用特定的方法与技术为人们提供帮助 , 那么接受咨询与治疗意味着人们作为特定的技术、工具的使用者 。 然而这种咨询与治疗是非发展性的 , 它否定了人类生活中创造性的维度 。 社会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成为生活环境的创造者 , 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 , 不仅能够使用现有的工具和技术 , 更重要的是学会自己制造自己的工具和技术 。 社会治疗不像其他的疗法那样“修正”人们的行为 , 从社会治疗的观点来看 , 行为修正是一种高度强制性的技术 , 无法从整体上改变一个人 。 而社会治疗是要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 从整体上改变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