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七)—案例

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七)—案例
文章图片
前面我们聊到了一起聊聊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六)—社会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最后我们来说几个具体的案例 , 做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作为后现代注意心理治疗这个系列的结尾 。
社会治疗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拥有了许多成功的咨询和治疗案例 , 这些成功的案例不仅是社会治疗对人们的帮助 , 同时也是人们实践这种疗法时对该疗法所做的贡献 。 对于参加社会治疗的人来说 , 他们的感受如同参加一个健身俱乐部 , 换言之 , 他们并不依赖于治疗 , 然而却愿意把社会治疗建构于自己的生活之中 , 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活动 。
案例一:
以“成瘾行为”的治疗为例 , 无论是嗜酒、吸毒亦或是药物依赖 , 现代范式的治疗目标往往是去除这些“瘾癖” , 即改变有问题的行为 。 而社会治疗认为 , 只改变个别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 而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作出另外一种选择 , 通过改变人们的整体生活 , 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旧有的问题行为 。
曾经有一名某大学法律系的学生罗XX , 因神经衰弱而在学业上发生困难 。 为了逃避这个屈辱的现实 , 他开始终日酗酒 , 神志不清 。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之久 。 经过社会治疗 , 现在罗XX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教师 。 社会治疗所做的是 , 帮助罗XX从一个“失败的学生”和“酒鬼”的身份中走出来 , 对生活重新作出选择 。
来参加社会治疗的人总是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 而社会治疗并不使用“问题与解决”的工作方法 , 因为从社会治疗的观点看来 , 生活是一个整体 , 如果只是试图改变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 , 或是解决某些问题往往是徒劳的 , 甚至比改变整体更加困难 。 社会治疗帮助人们创建环境的活动是整体取向、发展取向的 , 从而区别于现代范式心理治疗的问题取向 。 社会治疗的观点认为 , 这种不针对问题的治疗往往更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
案例二:
高先生是一位家装设计师 , 他参加社会治疗的原因是想克服丧失亲人的悲痛 。 六个月以前 , 他的妻子在一个交通意外中不幸丧生 。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高先生悲痛欲绝 , 无法正常工作 , 甚至无法拿起一支笔 , 或是打一个电话 。 在咨询与治疗中 , 咨询师鼓励他谈谈他的婚姻生活 , 比如他与妻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做些什么 , 而高先生能够说出的唯一一句话是“她已经死了!”随即痛哭失声 。 咨询师告诉高先生 , 尽管他的妻子不在了 , 可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仍然可以继续下去 , 发展下去 。 当然 , 这些话令高先生大为不解 。 人死不能复生 , 这毕竟是一个事实 。 然而 , 从社会治疗的观点来看 , 死亡这个事实还可以成为另一种事实 , 换言之 , 这个事实不仅仅是悲痛的源泉 , 而是可以成为建构生活的素材 , 因为在生生不息的生活中 , 任何事件 , 包括不幸的事件在内 , 都是使生活继续下去的条件 。
在随后的四个疗程中 , 咨询师与高先生一起探讨在他与妻子的关系中 , 高先生曾经学到了些什么 , 探索如何以此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方式去建立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 通过这种方法 , 将改变并且继续发展高先生与已故妻子的关系 。 咨询师发现 , 高先生在与朋友们的关系中 , 始终是一个强有力的、被依靠的角色 。 而妻子是高先生允许自己依赖的唯一的人 。
咨询师为了帮助高先生改变这种固有的身份认同 , 建议他在这个时候像平时求助于妻子一样去向其他的朋友求助 。 于是高先生决定聘请他的一位好友来他的设计室为他当助手 。 这样当痛苦袭来的时候 , 高先生身边会有人陪伴 。 在咨询师的建议下 , 高先生还接受了他姐姐一家人的邀请 , 搬去与他们同住 , 这个邀请在高先生接受咨询与治疗前曾被他不假思索地拒绝过 。 通过上述方法 , 高先生重新组织了自己的生活 , 得到了他真正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 渡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难关 , 并且再度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