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 抗菌素是指什么


抗菌素 抗菌素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抗菌素是指什么,抗菌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进展一.合理使用抗菌素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 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2、 二.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
3、 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 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 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
4、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 1.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
5、 2.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
6、 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
7、 4.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
8、 5.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
9、 6.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
10、 7.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五.抗生素的经验应用 :在病原菌未明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 , 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广泛 。
11、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 。
12、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 。
13、 常用抗菌素的抗菌活性: 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和大多数牛放线菌 。
14、分类:青霉素G,苯氧青霉素,耐霉青霉素(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氧哌嗪青霉素),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和替莫西林) 。
15、头孢霉素: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对β-LA的耐受较差 。
16、第二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抗菌谱较第一代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强,但对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的活性较差 。
17、第三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甚强,但对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强 。
18、其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头孢三嗪的半衰期较长,达8小时 。
19、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 对革兰氏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或需氧菌均有较强活性,对β-LA高度稳定 。
20、 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素: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酶稳定,交叉过敏发生率低 。
21、 氨基糖甙类: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活性,某些对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支杆菌属有作用,不同品种之间可存在交叉耐药性,有耳、肾毒性,并可有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有抗菌素的后作用 。
22、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 。
23、抗菌谱广,口服方便 。
24、对立克次体、支原体、非典型分支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敏感 。
25、 氯霉素类:氯霉素 。
26、 大环内脂类: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
27、组织浓度高 。
28、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 。
29、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 。
30、 多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
31、主要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MRSA、MRSE和肠球菌 。
32、 氟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第二代:吡啶酸;第三代: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等 。
33、特点:广谱,对多重耐药(其他抗菌素)有良好抗菌活性,体分布广,组织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14 - 30%),大部分由肾排出,尿药浓度高,半衰期长,口服吸收良好,有抗菌素的后续作用 。
34、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
35、六.外科预防用药: 1.外科手术后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手术视野有显著传染;手术范围大、时间长、传染机会大,异物植入手术 , 如:人工心瓣膜移植;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易发生感染造成严重后果;高龄或免疫缺陷患者 。
36、 2.预防用药的抗菌素选择条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易于给药;价格低 。
【抗菌素 抗菌素是指什么】37、 3.抗菌素的给药时间:在手术前30分钟内或麻醉开始时静注 。
38、 4.用药的期间:<24小时 。
39、 5.不同器官组织手术时,抗菌素的选择: 抗菌剂;针对主要的可能致病菌 。
40、 七.抗菌素的联合疗法: 联合用药的适应症:较单独用药更为严格: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素不能有效地控制的混合感染;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的可能;联合用药使病毒性较大的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
41、 抗菌素的分类: 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泰能、氟喹诺硐类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快效抑菌剂: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联合用药的结果: 第一类+第二类:协同作用 第一类+第三类:拮抗作用? 第二类+第三类:累加或协同作用 第一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第三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第二类+第四类:累加作用? 八.细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 对常见致病菌耐药监测的意义: 1.供临床选用抗菌素 。
42、 2.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43、 抗感染面临细菌耐药的严重性: 1.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MRSE) 2.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MRE、VRE) 3.耐青霉素类的肺炎球菌(PRSP) 4.G –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诱导酶(I5.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VIRS)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产生灭活酶;膜通透性改变;作用靶位的改变;反泵机制 耐药性产生的方式:内源性耐药:天然耐药; 外源性耐药:获得性耐药:1)染色体突变;2)质粒介导 。
44、 抗菌素的压力选择作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使用,能促进细菌:β-内酰胺酶;产生大量染色体β-内酰胺酶; 产生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产生超广谱变型β-内酰胺酶 。
45、 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的耐药菌是: 1.肺炎链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b)靶位点改变 。
46、 2.嗜血流感杆菌:产β-内酰胺酶 。
47、 3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 。
48、社区(门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 占分离株的总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0-60 25-40 2-10 0- 5关于肺炎链球菌(PRSP)耐药的流行情况: 1967年在澳洲悉尼医院首次培养获得PRSP;70年代在许多国家发现PRSP的存在;并出现严重耐药的情况“耐药肺炎球菌”DRSP 。
49、80年代以来耐药发生率迅速上升:西班牙:6%→ 44%;法国:0.3%→12.4%;墨西哥:?%→50%;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