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自测试剂盒不是用来给你天天自证清白的

各地陆续推行“非必要不做核酸”之后 , 焦虑中的人们打起了新冠抗原试剂盒的主意 , 在囤药的同时也囤了一堆试剂盒 , 以至于各大药店和纷纷宣告缺货 。
关于试剂盒 , 有些朋友来问我意见 , 我的答复主要是三点:
抗原试剂盒可以考虑买 , 但不是必须买
如果还是想买 , 不建议超过每人3份
出现疑似新冠症状了才用 , 而不是日常自测
本文作者:科普作家项栋梁
抗原试剂盒社会功能不同于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也好 , 核酸检测也罢 , 说起来都是新冠检测 , 所以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 它们都是检测一个人有没有得新冠 。 这种说法不算错误 , 但不够精确 。
从检测原理来说 , 以前我们排队去做的核酸检测 , 是用复制扩增的办法来检测病毒的核酸片段 。 相对应的 , 它有三个特征值得注意 。
一是可以检测到极微量的核酸物质 。 理论上 , 只要有一颗病毒的核酸被采样捕捉到 , 就有可能通过复制扩增被机器识别出来 。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核酸检测会存在假阳性 。
比如你刚接触过被新冠病毒沾染的桌面、空气 , 此时你口腔里有极微量的病毒 , 不足以让你感染 , 却足以让核酸结果呈现阳性 。 还有检测实验室里可能会存在样本的污染 , 也会导致假阳性 。
所以 , 核酸测出阳性不代表这个人就是新冠感染者 。
二是核酸检测的标的是核酸 。 这不是废话 , 因为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与RNA组成 , 蛋白质在外 , 核酸在内 , 如果测到核酸 , 肯定是测到了裂解后的病毒碎片 。 比如你48小时内接种过灭活疫苗 , 再去做核酸可能就会阳性 , 因为疫苗里面有灭活病毒的核酸物质 。 以至于桌面、门把手、电梯按键都有可能测出核酸阳性 。
新冠自测试剂盒不是用来给你天天自证清白的
文章图片
所以 , 核酸测出阳性不代表这个人身上有活的新冠病毒 。
三是核酸检测只针对特定的核酸片段 。 即使新冠病毒裂解成蛋白质与核酸 , 即使其中的核酸又进一步裂解成一段一段 , 只要核酸检测识别的特定那一小段保持完整 , 仍然有可能被被检测出阳性 。 比如你感染新冠后已经康复多日 , 身体已不再排出新冠病毒 , 但仍可能残留未被完全降解的核酸片段 , 继而被测出复阳 。
所以 , 核酸测出阳性不代表这个人处于可传染他人的状态 。
再来看抗原检测试剂盒 , 它测的是大量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 也对应着两个特征 。
一是它检测的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 当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结构完好的时候 , 才能与试剂盒胶体上的抗体物质结合显色 , 这意味着此时的病毒大概率是完整状态 , 没有裂解 。
所以 , 抗原检测阳性代表这个人呼吸道存在活的新冠病毒 , 不太可能是被无意沾染的 。
二是必须有大量病毒存在才能被检测到 。 因为没有复制扩增的过程 , 试剂盒上最终的显色结果只能靠样本采集到的病毒来实现 , 如果仅有极少量病毒存在 , 是不足以形成两道杠被人眼识别到的 。
实际上 , 在新冠感染的初期和后期 , 尽管患者呼吸道内存在病毒和病毒片段 , 但也只能测出弱阳性或者阴性 , 因为病毒量不够 。
新冠自测试剂盒不是用来给你天天自证清白的
文章图片
所以 , 抗原检测阳性代表这个人呼吸道不仅有新冠病毒 , 而且有大量新冠病毒 , 正处于病毒复制的活跃期 。
正是基于上述不同的特点 , 核酸检测与抗原试剂盒检测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并不相同 。
核酸检测的社会功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潜在的病毒接触者 , 是否有潜在的传播风险 , 测核酸是为了阻断病毒在社会面的传播 ,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