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常见的B族维生素,或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常见的B族维生素,或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常见的B族维生素,或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很多朋友都知道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特别是到了老年阶段 , 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无可避免的会发生 , 然而我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发生机理 , 以及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 却从未停止过脚步 。
从发生机理来看 , 血管内壁上脂质的堆积诱发炎症反应 , 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衍生的泡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 , 发挥着重要的因果作用 , 而如果才能抑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来自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团队的新研究 , 为我们给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可能方案 。

该研究11月30日在线发表与欧洲心脏杂志(EHJ)上 , 在这项研究中 , 研究者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上找到了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 并针对这个靶点进行了相应的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 , 研究表明 , 一种维生素B1补充剂 , 或许会成为抑制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药物 , 这一发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来看 , 首先是血液中多余的“坏胆固醇”在血管壁内皮细胞上形成沉积 , 并进一步被氧化 , 这一过程会激活体内的免疫反应 , 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 进而形成泡沫细胞 , 这些富含胆固醇的泡沫细胞最终逐渐融合并渗入受损的血管内皮下方 , 并逐渐形成包含脂质核心包裹纤维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这一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周而复始 , 逐渐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在这个过程中 , 在心血管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嘌呤受体 , 对于血管张力 , 炎症条件 , 血管张力 , 心脏功能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 研究者推测 , 嘌呤受体可能是干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重要切入点 。 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 研究人员发现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 , 嘌呤受体成员之一的P2Y6R呈现出了高度的表达 , 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 , 这种升高的P2Y6R受体主要来自于巨噬细胞 。

这就意味着 , 如何找到能够拮抗和抑制P2Y6R受体的药物 , 就能够有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研究者通过高通量分子筛对接体系筛选P2Y6受体拮抗剂 , 结果发现焦磷酸硫胺素(维生素B1) , 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 , 以及沙丁胺醇这三种药物都具有P2Y6R受体的拮抗作用 , 而其中焦磷酸硫胺素显示出了更稳定 , 更强大的活性 , 成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药物 。
体外实验中发现 , 焦磷酸硫胺素能够减少脂质的摄取 , 并抑制巨噬细胞的泡沫化 , 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 , 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更为重要 。
研究人员对高脂饮食的小鼠使用焦磷酸硫胺素进行治疗 , 结果发现给药剂量为20mg/kg或40mg/kg的小鼠 , 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被显著抑制 , 药物显著减少了动脉粥样斑块的产生 , 同时还降低了多个促炎因子水平的降低 。

当然这个剂量的焦磷酸硫胺素是非常高的 ,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 , 服用高剂量焦磷酸硫胺素的小鼠与对照组对比 , 未出现显著差异 , 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器官未见损伤 。


这样的发现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 首先是我们发现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新靶点 , 同时还筛选出了可能有益于拮抗相关受体的可能性药物 , 焦磷酸硫胺素在多种天然食物如谷物、米糠等膳食中都广泛存在 , 也是维生素B1在人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 , 通过直接补充这种B族维生素 , 可能会成为抑制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