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吊孝的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
【诸葛亮吊孝的歇后语】《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吊孝的背景: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 , 可又想加害诸葛亮 。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 。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 。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 , 均被诸葛亮识破 。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 。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 , 决定前去吊唁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不是为了吊唁周瑜 。
一是通过哀悼的祭文 , 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
二是展示了人格 。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 , 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
三是消除隔阂 。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 , 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 , 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 。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