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重磅解读,涉后遗症、疫苗、何时回归正常等

贺林平、姜晓丹/人民日报客户端
自11月30日广州率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 至今已逾10天;其间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又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的“新十条” 。 连日来 , 对新冠病毒的新特征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 , 全社会和人民群众仍心存不少困惑 。
12月9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携其团队成员黎毅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主任教授)、杨子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在广州接受媒体专访 , 作出一系列重磅解读 。
钟南山重磅解读,涉后遗症、疫苗、何时回归正常等
文章图片
致病力减弱了多少?
钟南山表示 , 对新冠病毒 , 我们国家在此前采取的是严格预防感染的战略 , 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
“但如今的奥密克戎已不可怕!”钟南山说 , 随着病毒一代一代变异 , 目前感染后病变基本在上呼吸道 , 极少到肺;感染者大多是无症状及轻症 , 即使感染了 , 绝大多数人都是会在5-7天好转 , 好转了以后就像又打了一针疫苗一样 , 不容易再得 。
结合医院诊疗的情况 , 黎毅敏补充道 , 这一波(疫情)真正的重症病人(比例)并不多 , 而且这些重症并不是新冠本身的病情 , 同时肺部的表现并不突出 , 跟原来因为新冠导致肺部感染的表现不一样 。 比较多的表现主要还是基础病的加重 , 才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经过治疗也很快就恢复了 。
这和病毒本身的特征相关 。 钟南山分析 , 一是传播性非常强 , 以前的病毒是1:3、1:4 , 现在是1:18 , “再严格的封控 , 也很难控制感染”;二是致病力明显减弱 , 这主要体现在重症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 。 从奥密克戎流行之后的病例统计来看 , 我们的感染人数中 , 死亡人数不到0.1% , “这个死亡率 , 跟流感差不多了” 。
如何理解现在的防控政策?
就此 , 钟南山认为 , 当前我国先后出台“二十条”和“新十条” , 是根据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作出的、防控措施的科学优化和调整 。
调整后 , 我们防控政策的重点转向关注重症、预防死亡 , 在此基础上让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但钟南山提醒 , 这不代表以后就不防感染了 , 还是要防感染 。 “不论在什么地方 , 如果短期内大量的人集中感染 , 大家都居家 , 没人干活了” , 不可避免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 “所以 , 还是要在现有的政策体系下预防感染 。 ”
其中 , 医院和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是重点 。 因为假如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大量感染 , 不管有症状无症状 , 感染以后自己隔离 , 会影响很多其他疾病的诊治 。 因此 , 钟南山说 , 医护人员的预防要做好一点 , 看病戴N95口罩 。 “医院绝对不能关门 , 不光新冠 , 其他的病都要看!”
打疫苗防护效果好不好?安全吗?
虽然致病性大幅减弱 , 但由于传染性特别强 , 如果发生密集性的大面积感染 , 也会加重一些年老体弱、有基础病弱势群体的风险 。 对此 , 钟南山旗帜鲜明地呼吁 , 加强疫苗接种 , 特别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覆盖面 。
他说 , 疫苗在防感染上 , 由于病毒变异太快 , 目前证明效果不好 , 会有很多逃逸的现象 , 但老年人打了疫苗 , 在防重症上 , 保护力大大加强 。
钟南山还针对社会上流传的两种误区进行了澄清 。 一是疫苗安全性问题 , 他说 , 对比进口疫苗 , 国产疫苗的安全性不但不低 , 反而更高 。 “我国的灭活疫苗完成了三针接种的 , 对重症保护力和mRNA疫苗是一样的 。 ”二是有些人认为有基础慢性病的老人 , 接种疫苗是忌讳的 。 实际上 , 他说 , 对有一般慢性病的老年人 , 是鼓励打的 , 国内外都有很多资料 , 证明是安全的 。 事实证明 , 完整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 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几率非常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