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孕期查出“心”病20年两次开胸换瓣,专家团队三度换瓣迎“心”生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廖仕祺
通讯员吕惠宋蒙
重度瓣膜疾病缠身 , 反复心衰生命垂危 , 46岁的陈女士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 由于之前经历过两次开胸换瓣 , 她的心脏早已“走样” , 第三次手术难度极高 , 多家医院不敢贸然动刀 。 绝望之际 , 陈女士慕名找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陶凉 , 借助其独创的“修心门”技术 , 一次性更换了三个心脏瓣膜 。
12月12日 ,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了解到 , 手术后的陈女士恢复迅速 , 已于近日顺利出院 。
女子孕期查出“心”病20年两次开胸换瓣,专家团队三度换瓣迎“心”生
文章图片
成功手术的陈女士精气神十足
孕期查出“心”病 , 20年两次开胸换瓣
陈女士家住湖北咸宁 , 2002年临近分娩时出现心衰 , 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 。 冒着巨大的风险 , 她剖腹产艰难生下了儿子 。 孩子出生后 , 陈女士自觉身体明显好转 , 便放松了警惕 , 直到2005年胸闷、气促频发 , 这才到医院就诊 , 经检查发现其心脏的三个“阀门”都坏了 , 随后便通过手术将主动脉瓣、二尖瓣都更换成了人工机械瓣 , 同时修复了三尖瓣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陈女士原来更换的人工机械瓣逐渐出现衰败 , 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 2020年3月 , 因干咳、双下肢浮肿再次入院的她完成了第二次开胸手术 , 将三尖瓣更换成了人工机械瓣 , 并清除掉了位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上的肉芽组织 。
好景不长 , 术后一年多陈女士再次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不适 , 连走平路都气喘吁吁 , 甚至到了无法平躺入睡的地步 , 经常从晚上坐到天亮 ,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半年时间 。 因为反复咳嗽、心衰 , 陈女士成了医院的“常客” , 几乎每个月都要住院药物调理一次 。 “当时完全离不开医院 , 一回家人就不行了 。 ”陈女士痛苦地说 。
反复心衰住院 , 绝望中找到“心”希望
随着症状的持续加重 , 药物保守治疗对于陈女士来说已收效甚微 , 做第三次开胸换瓣手术迫在眉睫 。 然而此前在外院经历过两次手术的她 , 心脏早已“走样” , 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都非常大 。 陈女士辗转了多家医院 , 没人敢接受这个挑战 。 绝望之际 , 陈女士经朋友推荐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找到擅长处理疑难、复杂、重症瓣膜病的专家——陶凉院长求助 。
经详细检查 , 陈女士的状况令人担忧 , 其使用了17年的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年久失修” , 出现了狭窄、关闭不全等功能障碍 , 二次手术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 如今已形成血管翳(血管翳是生长在人工瓣膜周围的纤维组织 , 通常位于瓣环位置) , 随时可能遭遇可怕的人工瓣膜卡瓣导致心脏骤停的致命情况 。
陶凉院长表示 , 经历过两次手术后 , 陈女士的心脏与周围组织发生了粘连 , 一旦开胸时牵扯到心脏 , 很可能发生破裂 。 同时 , 置换瓣膜的过程中还存在视野局限、手术部位显露不充分、操作困难等问题 。 尽管风险和挑战并存 , 陶凉院长及其团队仍旧迎难而上 , 决定采用独创的双瓣环扩大技术对陈女士进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的置换 , 同时行常规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左心耳封闭术 。
独创技术“修心门” , 三度换瓣迎“心”生
“像陈女士这样的重度瓣膜病患者 , 因自身瓣膜根部细小和瓣环窄小 , 在做瓣膜置换手术时 , 会面临人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问题 。 ”陶凉院长介绍 , 通过该院独创的双瓣环扩大技术 , 给人工瓣膜加上“衬裙” , 最大效率利用自身瓣口 , 置入与患者体型、病情更为匹配的人工瓣膜 , 让小号“心门”也能用上大号的瓣膜 , 从而大大降低形成血管翳的风险 , 远期再次干预的几率也随之下降 , 手术量和效果得到患者及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