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灵魂砍价”:暖心之时也需冷思

评论

国家|“灵魂砍价”:暖心之时也需冷思
文章图片

近日 , 一段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与药品企业代表“对线”的视频火出圈了 。 一款上市之初每支70万元、谈判报价5万多元的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 , 经过8轮“灵魂砍价” , 最终以33000元的价格确认成交 。 张劲妮的一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 不仅打动了谈判现场的企业代表 , 也让很多罕见病患者和家属为之泪目 。
视频的广泛传播 , 让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了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这一“国家代表患者进行药价谈判”制度的一些幕后故事 。 一款“天价”的罕见病治疗药物 , 经过艰难的谈判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 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重生的希望 , 重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面对这一暖心的结果 , 我们怎样为之鼓与呼都不为过 。 然而在暖心之时 , 我们也应该有更多的冷思 。
谈判的不易 , 大家在视频中能领略一二 。 在整个医保谈判的背后 , 更怎一个“难”字了得:既要尽力挤出药价“水分” , 又要给企业留出适当利润 , 以“反哺”前期的巨大研发投入和激励今后的新药研发;既要尽力让更多患者用上“救命药” , 又要考虑医保基金承受力;既要尽力推动谈判成功 , 又要让患者更方便、更及时地用上这些药品 。
解决这些“难” , 需要建立专业精准的测算和评估体系 , 来确定药品谈判价格 , 并进一步探索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需要系统性完善政策顶层设计 , 与其他政策相融相合 , 并进一步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采购、使用的多层次药品保障体系 。
也唯有这样 , 才能真正建立长效机制 , 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用药需求;才能不仅仅依赖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个“独木桥” , 以免“几家欢乐几家愁” 。
例如 , 同样在这次国家组织的医保药品谈判中 , 有一款治疗恶性肿瘤的药品 , 因百万元一支的昂贵价格 , 最终没能经过谈判而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 对于此种疾病的患者而言 , 依然“望药兴叹” 。 他们怎么办?
11月19日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促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与慈善救助、商业健康险等协同发展、有效衔接 , 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这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 但任重而道远 。
再如 , 即便是已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国谈药” , 在抵达患者的路上也依然遇到不少阻力 。
【国家|“灵魂砍价”:暖心之时也需冷思】2019年12月 , 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 , 要求各地“不得以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药占比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配备、使用” 。 2021年5月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又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 要求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 。 2021年9月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再次发布通知 , 要求“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 。
可见 , “灵魂砍价”不是结束 , 某种意义上说 , 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
文:王乐民 姜天一
编辑:张方飞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