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不文明现象的时评

本该是审美的休闲游,却频现不文明丑闻 。“审丑”是一种集体自省 , 惟有舆论形成对不文明者的压力,改变才会来得更快一些 。
国庆长假多个景区,成了不得不直面国人公德缺陷的“审丑”之旅 。升旗过后的天安门广场留下大量垃圾,游客不顾警示随意攀爬圆明园古墙遗址,贵州苗寨景区游客打群架 , 宁波高速路堵车乘客下车“扛”走旁边农田里的大冬瓜等 。
这些不文明出游的新闻,在整个长假期间频频见诸网络和各种媒体 。看起来在《旅游法》首度实施的这个黄金周 , 不文明的现象并未明显减少 。是游客的公德水准在逐年下降吗?当然不是 。
【关于旅游不文明现象的时评】由于自媒体发达,任何不文明的蛛丝马迹,都可能被微博“报道”,进而在传播过程中形成“放大”效应 。我们要看到仍然丑恶的一面,但也不能漠视已然改善的另一面 。比如天安门广场的垃圾 , 相比往年其实已经大幅减少,证明游客的素质是在逐年提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