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峰|济民可信集团首席科学官崔海峰:积极探索创新合作 加快中国创新药国际开发

近日 ,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简称济民可信)首席科学官崔海峰博士就“创新力量”这一主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

崔海峰|济民可信集团首席科学官崔海峰:积极探索创新合作 加快中国创新药国际开发
文章图片

【崔海峰|济民可信集团首席科学官崔海峰:积极探索创新合作 加快中国创新药国际开发】济民可信成立于1999年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 。 近年来 ,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发展、变化 , 济民可信开启了创新转型之旅 。 2018年 , 济民可信在上海张江设立新药研发中心 。 该中心专注新药和特色仿制药的研发 , 经过3年多的快速发展 , 在研发管线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 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
崔海峰介绍 , 当前 , 济民可信新药研发中心拥有近500名专业人才 , 覆盖从新药开发立项到上市的所有领域 , 在研项目20多项 , 包括自研1类新药和2类改良新药 , 以及具备独特优势的仿制药 。 目前 , 济民可信已形成“1+1+3”的管线布局 , 两个“1”分别指肾病与部分肿瘤领域 , “3”指呼吸、心脑血管与疼痛领域 。 在创新药开发方面 , 济民可信重点布局小分子化药和生物药 。 针对生物药开发 , 公司即将拥有具有竞争力的抗体发现平台;针对改良新药开发 , 公司已经拥有脂质体、微球及吸入剂平台等 。 利用这些研发平台 , 结合自身优势 , 济民可信全力打造具有临床优势的差异化产品 。
在中药现代化方面 , 济民可信一是普及已有疗效支持的验方 , 并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 打通流通环节 , 扩大药品可及性;二是深度挖掘现有品种价值 , 进行二次开发 , 加强药品疗效 , 降低其毒副作用 。
现今 , 健康领域创新人才缺口不断加大 ,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塑造面向未来的新药研发人才?崔海峰认为 , 导致新药研发人才缺口加大的原因之一是同质化竞争 。 “中国企业缺乏的是全球稀缺的、真正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 ”他表示 ,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企业吸引此类人才加盟的关键要素 。 “人才梯队建设同样重要 。 人才队伍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才堆积 , 队伍中既要有真知灼见的领军人物 , 也要有强有力的执行者 , 实现人才之间的互补与合作 。 ”
当前 , 济民可信在转型阶段 , 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 崔海峰坦言 , 第一是转型对经营理念的挑战——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的特点 , 需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 平衡风险与回报;第二是转型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药研发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团队间的协同、合作 , 因此需要长期布局 , 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三是转型对新品落地有诸多影响——从新药的研发、生产到上市、营销 , 需要提前规划 , 加快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 。
除了新药开发 , 济民可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合作 。 崔海峰说:“新药研发中心的短期工作重点是仿制药产品的落地和引进项目的技术把关 , 以及尽快为企业提供新品种;中长期工作重点是创新药开发及国际化 。 我们充分意识到 , 仅靠一家公司的创新 , 力量还远远不够 , 要对外部创新秉持开放的态度 。 因此 , 我们主动寻求符合公司管线布局的合作 , 包括校企合作、与其他创新药企的合作等 。 近期 , 济民可信把一款自研小分子KRAS G12C创新药的中国区以外的权益授予了沪亚生物 。 这是济民可信新药研发中心自创立以来 , 第一次携手国际合作伙伴 , 加快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开发 。 ”
据悉 , 济民可信国际业务起始于对一家海外销售公司的并购 。 随着研发创新工作的推进 , 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 。 “从国际权益的转让 , 到全球供货合作 , 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 。 如今 , 我们已经拥有一支国际化的研发团队 , 国际化财务、法务及业务投资团队也在快速成长中 。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 我们的创新产品可以实现全球销售 , 造福全球患者 。 ”崔海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