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12月13日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男硕士研究生陈某在寝室突发疾病 , 而后仅隔一天12月14号 , 年仅23岁的他就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去世 。 此事件一经发生 , 就有众多网友共同焦急关注 , 现已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 。
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文章图片
据学院医院官方通报 , 该名山东籍学生在休克当日还是健康的很:13号上午本人每日健康打卡报告正常 , 下午完成临床实习离开科室后自感不适前去华西医院急诊学生通道就诊 , 取药后便回宿舍休息;晚上照常自习 , 然而上一秒还在跟室友正常聊天 , 下一秒就突然晕倒......周围医护同学立马对他进行急救并拨打120再次送入华西医院抢救 。 经诊断为心源性疾病引发的呼吸心跳骤停 , 病情逐步严重最后无法挽救 , 于14号晚上遗憾离世 。
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文章图片
那么为何好端端的一名健康高材生突然间会身患心源性疾病而离奇死亡呢?据悉该医学生生前并无任何恶性疾病 , 不免让人感到困惑与惋惜 。 据网传 , 该医学生是为阳性带病上岗劳累过度所致休克而引发的事故 。 事实上各类医护人员确实都存在着熬夜加班 , 甚至新冠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重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 出现各种症状也无法休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班的情况 。
实际上 , 此类事件并非偶然 , 因为猝死正在年轻化:作为社会和家庭主力 , 中青年人所承受的躯体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 , 调查显示 , 我国约八成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 在30~50岁早逝的人群中 , 96%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性疾病 , 其中80%为心源性猝死 。 长期的过度疲劳带来身体应激反应 , 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诱因 , 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
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文章图片
综合来讲 , 导致中青年猝死频发的诱因有慢性疲劳、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精神心理因素 。 因此 , 要想远离猝死 , 应该先改掉以下五个坏毛病 。
1
“坐如钟”不动如山
研究表明 , 与每天坐小于4小时相比 , 每天坐8小时而运动量又很小的人群 , 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2% , 但是 , 运动可以降低这个风险 。 建议保证每天运动量 , 至少保持步行6000步左右 。
2
常熬夜不眠不休
研究发现 , 与每天睡8个小时的人相比 , 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 , 心脏病风险增加40% 。
建议大家杜绝不加限制的熬夜 , 避免过度劳累 。 一旦身体出现不适 , 就去医院进行检查 , 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
3
持续“高压”状态
尽量避免极度劳累 。 如果长期处于“压力山大”的状态 , 建议适当减压 , 偶尔给自己放个假 , 哪怕是看看书、散散步、聊聊天都能让精神紧张得到缓解 。
4
忽视心脏求救
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精神不振、情绪易激动、头晕等症状 , 就要小心了!因为 , 那可能是心脏的求救信号 , 应提高警惕 , 适时前往心内科就诊 。
5
戒不掉的“烟酒瘾”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 , 甚至引发血管痉挛 。 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 , 血压也会急剧升高 , 从而引起心脏的不良事件 。 不管吸烟史有多长 , 或者对酒的痴迷程度有多深 , 尽早戒烟、减少饮酒都会对血管有好处 , 降低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 。
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
文章图片
23岁医学生猝死!一颗济世救民的心永远停在了那一刻】学医难自救 , 作为医生本就是高压高危职业 , 身体更是革命的本钱 , 只有日常好好爱护自己才能更好地避免突发性疾病 , 进而规避各类潜在诱因导致的猝死 。 同时呼吁各类准医生的待遇问题与劳动保障问题应尽快引起重视 , 应享有与正规医生同工同酬的待遇与休假的权利 。 准医护人员也都是一线战士 , 是医院的顶梁柱 , 他们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感染到一些病毒细菌 , 却仍在坚持支撑着整个医疗系统 , 如果他们都垮了 , 医疗资源更会日益低下 。 建议让准医护人员得到该有的保障 , 日常生病了或现在大环境下得阳性了可以有假期进行充足的休息 , 才能进一步减少这行业人员的猝死现象 。 只有救死扶伤的准医护人员得到相应的保障了 , 需要就医的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