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二 )


1.别吃太咸,盐每天不超6克
都知道高盐饮食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但淡入咸易,由咸转淡难。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吴艳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如果习惯于吃比较咸的食物,那么为了品尝到额外的美味,就需要吃比以前更多的盐,也就会越吃越重口。
建议:食用盐摄入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内。减少调味品、腌制食品、果脯蜜饯食品、加工肉类和甜食类这五类携带高“隐形盐”的食物摄入。
2.别吃太甜,添加糖每日不超25克
甜食与肥胖、癌症、糖尿病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制在50克以下,最好低于25克。
建议:要减少甜食和甜饮料摄入,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粗杂粮),多喝白开水、柠檬水或苏打水。
还要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出隐藏糖,除了直接叫做“某某糖”的蔗糖、果糖以外,“糖”的其他名称还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玉米甜味剂、原糖、糖浆、蜂蜜或果汁浓缩物。如果糖的添加量在前三位,那这样的食物不吃也罢。
3.别吃太烫,温度不超过50℃
国人最习惯趁热吃了。你会发现有人觉得烫嘴的菜,有人却吃得不亦乐乎、大汗淋漓。但这个习惯并不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10℃~40℃最合适;50℃~60℃勉强能耐受;65℃以上,会造成烫伤。不要觉得65℃温度很高,一颗热饺子就能超过这个温度。
4.别吃太油,食用油摄入不超30克
炒菜多放油确实香,但高油饮食不仅会带来肥胖,也会让人“上瘾”。油中翻滚的水煮鱼、酸甜美味的糖醋排骨、色泽诱人的红烧肉……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管不住嘴”,还可能是油脂在“作怪”。
2019年比利时与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高脂肪食物的情况下,NAPE-PDL酶的活性下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无法传递。而NAPE-PDL的酶负责将饱腹信号传递给大脑,告诉身体可以停止进食了。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食用油消费量为41.6克,远超推荐量。建议每个人每天摄入25克到30克以内的食用油,少吃一些高油脂的加工食品。
5.口味不要太重,调味品要少放
这里不吃太“香”,不是指食物要清淡寡水。而是说少使用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做菜尽量多蒸煮涮,少炸烤煎等。
尽量保留食物原本的滋味,同时也可以用食物来调味,像洋葱、西红柿、辣椒、香菇、葱、生姜、蒜等具有天然味道的食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蔬菜摄入量,还能丰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此外,充分的咀嚼也会增加食物与味蕾最大限度地增加接触机会,可以提高其兴奋性
很多人习惯了“重口味”,一时往往会难以接受,可以逐步减量,直到可有可无。

来源:健康时报综合自:①Journal of Diabetes《Dietary preferences and diabetic risk in China: A large‐scale nationwide Internet data‐based study》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3-0407.12967②2020-04-24健康时报《口味与疾病地图出炉》③2019-07-23健康时报《重口味会“传染”》 ④2021-12-14健康时报《限糖能防癌》⑤ 2019-04-02 健康时报《吃烫的习惯必须要改改了!》⑥ 2019-05-03 健康时报《油腻饮食让人上瘾!》⑦2014-10-13健康时报《发福和味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