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菜十大代表菜

火腿炖甲鱼是安徽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徽菜 。以徽州山区特有的“沙地马蹄鳖”为主料 , 火腿及火腿骨等为佐料,口味鲜香 , 烹饪难度大 。甲鱼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而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鱼还能“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对肺结核、贫血、体质虚弱等多种病患亦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
方腊鱼是取用鳜鱼之上品,按三部位(即头部、中躯部、尾部)分档以后 , 将头、尾采用红烧的方法制成菜,分别放于腰盘的两端,鱼中躯部采用腌渍后油炸的方法,取下鱼肉,去其鱼骨,略划花刀,以盐、酒、葱、姜等调味品腌渍后用油炸至金黄色,然后配以蕃茄沙司加糖、醋、清汤熬成,蕃茄卤浇在炸好的鱼上或配以小碟佐食之,将炸制好的鱼菜放于腰盘中间,最后选用青虾去壳留尾,腌渍后挂上高丽糊炸熟,围配于腰盘四周即成 。做成的方腊鱼菜肴具有咸鲜、香嫩、酸甜等滋味,其造型逼真,姿势威风,鳜鱼在盘中昂首翘尾,颇有乘风破浪之势 , 令食客意趣无穷,兴致倍增 。
腌鲜鳜鱼是徽州地区传统名菜,地方常称为“臭鳜鱼” 。大约在二百多年前 , 池州、铜陵一带的商贩,每年入冬之际,将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至今在祁门一带仍称之为“桶鱼”) 。商贩在途中为防止鱼肉腐败变质,用食盐抹在鱼身上,洒一层摆一层,并且在运输途中经常翻动鱼体 , 从产地至售地靠人挑肩扛,到达销售地,至少要七八天时间 , 此时鱼的表皮有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鱼鳃仍鲜红,鱼鳞未脱 , 把鱼去内脏洗净后划花刀略煎,然后配以五花肉和冬笋片烧之,以酱油、白糖、花雕和鸡油烧之(目前很多饮食店内还用以臭豆酱烧之),待汤汁快干之际撒上青蒜末,淋熟猪油 , 旋起锅装盘即成 。制成的菜肴香鲜透骨、鱼肉酥烂、汤汁醇厚 。鱼经热油略煎后用文火烧之,非但无异味,反而鲜味无比,正如当地人常说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
杨梅圆于是徽州典型的传统肉类名菜 。因为此菜的色、形与当地杨梅酷似,再加上烹调时以杨梅汁或杨梅酱调味,故名“杨梅圆子” 。此菜选用精肉和肥膘肉按7;3的比例分别斩成细茸,放进碗内加入盐、味精、葱姜汁、鸡蛋清搅打均匀,然后用手挤成像杨梅大小的圆子 , 滚上面包屑入六成油锅炸至成熟 , 颜色金黄,再用水加白糖、醋和杨梅汁熬成卤汁浇在圆子上或者将圆子入“杨梅卤”裹之即成 。制成的莱肴呈玫瑰红色,圆子大小适口,形状酷似杨梅 , 其味酸甜适中,耐人回味 。
清炖马蹄鳖,此菜为徽州水产类传统名菜,选用徽州山溪沙层中生长的甲鱼,形如马蹄大?。妓牧阶笥遥?故称马蹄鳖,其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胶质丰富 , 而且无泥土之腥气 。明朝初年,徽州绅士将此菜作为贡品,进贡给朱元璋皇帝,深得其好感 , 嗣后即为珍品 。早在八百多年前 , “清炖马蹄鳖”和“火煲果子狸”就作为徽帮烹调特色的代表作品,并名为“歙味双壁”而着称于世 。
火煲果子狸,此菜选用果子狸(又称玉面狸,牛尾狸)为原料 , 采用微火长时间炖制而成 。据《徽州府志》记载,歙州学士在回答宋高宗提问时,即以梅圣俞诗句“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对之 , 由此可见在八百多年以前 , 此菜就闻名天下 。果子狸,形似狸,喜食树果而得名,尤其喜食梨,肉质细嫩 。
石鸡为徽州水产类之名晶,栖息在山涧石缝中,个体较大,每只重约半斤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条纹,似牛蛙而不同于牛蛙,主要以吃小虫、蝉、甲壳虫、蚱蜢等各种昆虫为主 , 喜与毒蛇同居石缝,其肉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也极为丰富,当地人常说;“夏天吃石鸡可以免生痱子、疖子 。”
毛豆腐为徽州传统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风味在徽菜中独领风骚五百余年 。此莱利用豆腐条进行人工发酵 , 让其表面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经煎、烤、炸后呈虎皮花纹而得名 。据说朱元璋有一次兵败徽州,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其中有一随从在草堆中找到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 , 豆腐因草堆内温度适宜而发酵长毛,随从将此豆腐取回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食用,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异香,朱元璋食后非常高兴 。待朱元璋转败为胜后 , 即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 。
马鞍鳝的做法是将鲜活鳝鱼生杀后,剖腹去除内脏,切成长约4厘米的段,在两头约半厘米处各划一刀,焯水后以五花肉、笋片等用旺火烧沸,中小火长时间烧炖至酥烂 , 并以酱油、黄酒、糖、味精等调味,最后带点葱末以旺火收稠汤汁 , 淋麻油,撒胡椒粉食之 。此菜色泽红润,肉质酥烂 , 胶质丰富,滋味鲜醇,每逢端午前后 , 正是此菜上市季节 。
【安徽菜十大代表菜】油酥烧饼是徽州传统的风味点心,目前也有很多店面出售,它采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制成油酥面团,经过卷叠压后作皮料,选用嫩梅干菜与猪肥膘(切成小丁)为馅,包成饼状,然后沾上一层芝麻,贴于大风炉的内壁 , 以木炭之微火烘烤,烤熟后出炉,似螃蟹之壳,故当地人又称之为“蟹壳黄” 。刚出炉有蟹壳黄,不待入口,便觉奇香浓烈,咬一块,酥脆爽口,层层剥落,其味隽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