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能瘦?切忌偏离防疫轨道

“阳”了能瘦?切忌偏离防疫轨道
文章图片
□林游(湖南科技大学)
近日 , 有不少“小阳人”在各大平台分享自己“阳”了之后的症状 , 高烧、嗓子疼、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瘦了X斤等 。 但在评论中却出现了这样的评论 , “在女生眼里只看到两个字:变瘦”“我听到的:吧啦吧啦吧啦能瘦”“听到暴瘦 , 有点心动欸”“会瘦成这样耶我怎么突然有点期待”……诚然 , 这些评论确实是基于部分事实有感而发 , 我们不能否认存在这样的事实 , 但其导致的评论走向背后所折射出来的 , 却是部分人因错误观念和身材焦虑而偏离了防疫轨道 。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阳”了真的会瘦吗?或者是真的瘦了吗?也许对于那些身材焦虑的人来说 , 数字的减少就是瘦了的证明 ,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所谓的“阳”之后变瘦 , 不过是因为你免疫力下降 , 食欲不振、水分缺失而导致的体重下降 , 你所减下去的大多是水分 , 并非脂肪 , 最终也很容易会反弹回去 , 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肥 。 专家则表示“阳”了后变瘦是不健康的现象 , 依靠“阳”变瘦更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 最终伤害的只是你自己的身体 。 再者 , “阳”了后暴瘦并非普遍现象 。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 , 身体机能的运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作用 ,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阳”了都会瘦 。
“小阳人”在公共平台上分享确诊经历 , 本意是想以自身情况来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 分享防疫对策 , 却没想到善意的分享被变相的身材焦虑所“利用” , 变成了畸形的减肥方式 。 近些年来 , “身材焦虑”逐渐成为女孩们重视的话题 , 由于全媒体时代下所传达的审美观念具有误导性 , 导致部分女性的审美价值观被“污染” , 身材美越来越被固化成一个可计算的数字 。 所以当部分女生们看到某些新冠分享者的描述中有“瘦了X斤”“暴瘦”等字眼时 , 内心的“身材焦虑”就在隐隐作祟 , 于是开始从“害怕阳”转变为“期待阳” , 被“瘦”蒙蔽了双眼 , 理智荡然无存 。
本应在防疫正道上直线滑行 , 却因身材焦虑而突然偏离滑向了减肥轨道 , 忘却了此刻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 , 而非肥胖 。 事实上 , 任何举措都应以自己的身体条件为第一参考因素 , 更何况是“借疫减肥”这种会伤害身体的不健康且无科学依据的举措 , 身材焦虑不应成为对抗病毒道路上的绊脚石 。 在疫情复杂严峻的形势下 , 盲目跟风和不理智的期待应当及时止损 , 切勿因个人焦虑而用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 去做非必要的冒险 。
究其根本 , 出现此类现象无疑是因为部分人对新冠病毒的无知和误解 。 他们只片面地看到了“瘦”这种非普遍性的次要症状 , 而忽略了“高烧”“咽干咽痛”“身体乏力”“四肢酸痛”等主要症状 , 更忽略了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副作用及后遗症 。 用不一定的“瘦”去与一定的痛苦的身心折磨做交换 , 无疑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人们片面地接受非科学的网络信息 , 因而对新冠病毒产生了许多误区 , “‘阳’了能瘦”这样的想法就是部分人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所导致的后果 。 这提醒我们应当要相信官方 , 相信科学 , 莫要偏听偏信 , 不要偏离防疫轨道 , 避免不该出现的悲剧后果 。
“阳”了能瘦?切忌偏离防疫轨道】疫情本就难以控制 , 更不能让部分人因错误观念和身材焦虑偏离防疫轨道 , 而使得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 。 因此 , 我们应当摒弃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 , 以官方科学依据为准 , 让科学信息深入人心 , 不可抱着错误的观念去面对病毒 , 亦不可因个人的身材焦虑去期待甚至接受病毒 。 后疫情时代 , 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 我们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 走科学防疫的正道 , 切忌偏离防疫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