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神话”背后:维生素C真能防治新冠吗?( 二 )


不过 , 郭威介绍 , 急诊室在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时 , 经常会给病人静脉注射维C 。 维C在此时可以发挥两方面作用 , 一是增强血管的稳定性 , 因为病人感染后产生的炎症会导致体内大量毛细血管破裂、渗出;二是有一定护肝作用 , 注射维C后可以减少肝细胞和其他机体细胞损伤 。 “但这样做之后效果有多好 , 并没有很客观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 只能说大家都这样习惯用 , 而且它还相当安全 , 没有副作用 。 ”
2020年2月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对媒体透露 , 其团队正在进行“大剂量维C”治疗新冠的临床试验 。 他说 , 不管是过去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 , 还是现在的新冠 , 患者致死主要原因都是急性呼吸窘迫症 , 以及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并发症 。 当病毒导致氧化应激增加 , 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后 , 维C等抗氧化剂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
彭志勇团队相关研究成果2021年1月发表于《重症监护年鉴》期刊上 。 论文指出 , 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C缺乏症” , 约40%的患者严重缺乏 。 试验为患有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新冠患者注射高剂量维C , 每日24克 , 发现对重症有潜在的改善信号 。 但因为湖北省早期疫情很快被控制住 , 因此该研究样本很小 , 最终只招募了56名重症患者 。
郭威解释 , 这种治疗手段并不是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患者免疫力 , 主要用于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 , 一般都是大剂量 , 单日可达到12~24克 , “比日常需要摄入的量要大得多 , 而多数轻症患者如果想在家里补充维C , 每天100~200毫克也就够了 , 过量反而可能会有副作用 。 ”
多位专家提醒 , 不能过分夸大维生素C的效果 , 尤其对未感染新冠的人 , 没必要为了预防而吃大量维C , 只要保证满足日常膳食推荐量即可 。
退热药和感冒药不能联合使用
“维C神话”背后 , 是人们感染新冠后的焦虑和无助 。 同样的心理还会导致人们在发现自己发烧、疼痛后“加码使用”多种药物 。 专家指出 , 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 很多药物不能联用、混用、多用 , 人们必须要对此警惕 , 否则可能会造成比新冠更严重的后果 。
感染新冠后 , 如何合理科学用药?
郭威指出 , 目前主要解热镇痛类药物有两类 , 一类是单纯退热药 , 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类 , 另一类是感冒药 , 比如常用的泰诺、白加黑 , 大多为复方制剂 , 其中的主要成分也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 他提醒 , 这两类药物一定不能联合使用 , 否则相当于把“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加大了” , 可能会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
他建议 , 选用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审查成分表 , 如果有发热症状 , 退热药、感冒药“一定只能选择一种” , 禁忌联合使用、重复用药 , “更不能吃了一种后觉得发热降不下来就不停换药” 。
12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建议 , 如果感染新冠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 可以对症用药 , 但是无须囤药或大量购买药物 。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 很多镇痛药虽然药名不同 , 但成分相同 , 不能混合服用 , 只用一种即可 。 如果用多了、吃多了 , 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
王贵强还提示 , 不要滥用药物 , 各种药物也有副作用 , 相互作用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 “尤其是抗菌药物不能随便用 , 例如抗生素本身很容易出现继发的菌群失调、继发感染等问题 , 所以抗菌药物要严格控制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