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神话”背后:维生素C真能防治新冠吗?( 三 )


目前最“火爆”的两款退热药中 , 我们应该选择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
郭威说 , 对多数成年人而言 , 这两款药都有很好的效果 , 但相对而言 , 对乙酰氨基酚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 , 因为其副作用更小 , 儿童还可以使用用双氯芬酸钠这类药物 。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 无论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 , 有胃病史 , 特别是胃溃疡的人群都要慎用 , 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破坏胃粘膜、导致消化道出血 。 “我们在临床上使用退热镇痛药时 , 都会注意患者有没有合并胃病 , 对他们会非常慎重地使用 , 因为已经看到有一些人大量服用这类药物后出现了排黑便的情况 , 这就说明消化道出血了 。 ”
另外 , 有脑血管基础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多种合并疾病的患者 , 在选择这两款药物时有何禁忌?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阳接受采访时指出 , 脑血管病人一般会吃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药物 , 这两种药物和布洛芬有协同作用 , 会增加出血风险 , 所以这些病人尽量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 减少不良作用 。 糖尿病病人也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 但如果手边只有布洛芬的话 , 建议和平时的药物间隔2小时再吃 。 心脏病患者 , 特别是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衰病人 , 不建议吃布洛芬 , 也主张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
郭威还强调 , 老人在服用辉瑞Paxlovid这类抗病毒口服药时 , 务必要慎重 。 Paxlovid其中有一种成分和很多药物都会发生相互作用 , 因此在服用这款药物时尽量不要同时服用其他药 。 一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时有较大风险 ,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另外 , 多位专家建议 , 退烧药也不可过多服用 , 间隔用药一般是4~6个小时 , 一天不超过4次 , 否则也会导致脏器受损 。 而且 , 体温降下来后应立即停药 , 退热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 , 若症状仍未缓解 , 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 总体而言 , 应坚持“非必要不吃药”的原则 。
郭威解释 , 人体感染病毒后会发热 , 是因为机体的免疫反应被动员起来 , 去抵抗杀灭病毒 , 因此如果发热温度不太高时就通过药物将体温强制降低 , 可能有损于整个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 “因为机体总要面对这个病毒” 。 之所以高烧建议服药 , 是因为温度过高后会造成体内细胞损伤 , 因此当发热超过38.5℃之后 , 一般建议服药 。
“如果体温38.5℃以下 , 临床上不建议大家服药退烧 , 可通过冰敷等物理方式降温 , 比如在颈动脉血管附近用毛巾包裹一些冰块降温 , 另外一定要多喝水 。 ”郭威说 。
除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常用西药外 , 另一种很多医院都已缺货的药物就是连花清瘟 。 感染新冠后 , 中西药能否混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给出建议 , 西药退烧药与中药感冒药尽量不要同服 , 如服用连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败毒颗粒等有退热功效的中成药 , 就不再联合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了 。 其他中药西药如服用也应间隔1小时 , 避免互相影响 。 郭威也指出 , 很多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 , 建议不要和解热镇痛类西药混合使用 。
多位专家强调 , 新冠居家治疗 , 最重要的是对症 , 高烧不退用退热药 , 如果咽痛或咳嗽 , 可以使用一些止咳祛痰药物 , 使用时一定要看好说明书 , 按规定剂量服用 。
郭威说 , 有患者反应感染后咽喉“像刀割一样” , 出现症状后不要太过担心 , 可以服用西瓜霜、金嗓子喉宝等各类咽喉含片 , 减轻局部炎症即可 , 尽量不要再去吃药 。 如果咳嗽有痰 , 可以对症吃一些祛痰的药物 , 但应尽量避免中枢性镇咳药 , 如右美沙芬等 , 这类药物的机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 , 不让人咳 , 但咳嗽其实是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 , 通过咳痰把炎症物质排出体内 。 “建议可以吃一些非中枢类止咳药物 , 如桉柠蒎肠溶胶囊 , 也可以喝一些川贝枇杷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