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三 )


“身边同事几乎都阳了 。 ”这是三年来她觉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刻 , 防护等级却在降低 。 最开始他们还有防护服面屏鞋套 , 后来防护等级再次降低 , 只有隔离衣、帽子和口罩 , 现在隔离衣都没有了 , N95也差点没发下来 。
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文章图片
朝阳医院外的指示牌
“带病上岗”的无奈
一周前 , 一家医院的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 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 他自嘲说 , “再不阳太不合群了” , 但其实他已经有症状了 , 头疼到要裂开似的 , 四肢冰凉 , 在办公室要穿两件羽绒服 。
这位主任医师依然坚持出门诊、查房 , 还有很多人向他咨询感染后用药的问题 , 每天下班后 , 他要在朋友圈和患者群里答疑解惑 。 连测三天抗原都是阴性后 , 他以为自己“逃过去了” , 但在第四天 , 他烧了一夜 , 还是变成了“两道杠” 。
过去三年里 , 医护人员“零感染”一度是必须遵守的红线 。 但自12月“新十条”出台后 , 深一度采访人员了解到 , 许多医院都对相关院感规定进行了大幅调整 , 取消了定期的核酸检测要求 , 如果医护抗原自测阳性或是身体不适 , 可以上报请假 , 返岗时也不需要阴性证明 。
最近 , 宁夏银川一名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感觉到了令人发慌的“清闲” , 病区有六十张床 , 以前天天爆满 , 还要提前预约 , 现在只用了十张床 。 “大家都集中在发热门诊 , 本来要来医院看病的人也不敢来了 。 ”
他所在的医院已经实行了分诊制度 , “阳”医生看“阳”娃娃 。 他身边的同事已经阳了不少 , 他自己也被编为阳性病区的候补 , 预备着什么时候发热患儿多了 , 立刻顶上去 。
在一家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 , 感控处工作人员陈锋说 , 随着社会面感染人数激增 , 院内“零感染”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12月初的一天 , 他的医院做了800号核酸检测 , 其中130个都是阳性 , “不光是发热门诊 , 所有科室都可能接触到阳性病人 , 几乎所有传染源都汇聚到了医院 。 ”
在院感防控和保证医疗秩序之间选择 , 答案显然是后者 。 陈锋的同事里 , 也有“阳性上岗”的情况 , 一些科室只剩一两名医生在值守 。 “减员”严重的科室 , 通常也收治着感染新冠后 , 需要被重点关注的人群 , 比如呼吸内科、产科 , 以及老年病区 。
陈锋的医院目前已将入院核酸改为“自愿原则” , 可以住院后再进行检测 。 陈锋觉得 , 从某种角度上说 , “现在治病救人又大过新冠防控了 。 ”他所在的这家三甲医院拥有2000张以上开放床位 , 在过去几年里 , 住院人数一度不到300人 , “但我们可是承担着 , 给全省人民健康兜底的职责 。 ”
在核酸结果不再成为入院“门槛”之后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设立缓冲区、阳性患者单独收治区域等方面的要求 。 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感控处工作人员告诉深一度采访人员 , 过去半个多月里 , 他几乎每隔一天 , 就会经历一次“24小时不合眼”的忙碌 。
陈锋所在医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 每个科室都给等待核酸结果的病人设立了缓冲病房 , 之后医院还要建设集中的缓冲区 。 每个科室的病房设立了阳性病人“红区” , 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 。 但这离院感防控的“闭环”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 包括发现阳性病人后 , 同屋“密接”的处理 , 这类细节问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 。
此前 , 国内一位著名传染防控专家在接受深一度采访时曾建议 , 所有医疗机构都应该进行“三区两通道”、通风系统的改造 。 但在现实中 , 这是大部分医院短期内无法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