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0个植物人共度日夜的七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ID:sdrenwu) , 作者:李渔 , 编辑:灯灯 ,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我国 , 植物人患者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群体 。 医院不愿收治 , 养老中心不接纳 , 绝大多数植物人只能在家中由家属照顾 。 由于家属往往缺乏护理知识 , 过早地黯然死去 , 是不少患者的最终结果 。
2015年 , 相久大辞去北京市密云区医院门诊主任的工作 , 创办了国内唯一一家植物人托养中心 , 为植物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另一个选项 。 7年多的时间里 , 一共有200多位植物人患者在中心里延续了生命 , 安宁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
对于相久大而言 , 这是一条孤独而又艰难的路 。 作为“生命边缘里的摆渡人” , 他说 , 每托起一个植物人的尊严 , 等于安放了一个家庭的心灵 。
十点人物志走访了这家植物人医院 。
植物人的世界
晚上十一点十三分 , 延生托养中心的病房明亮依然 。
九位患者在灯下“睡”得正深 , 从房间最东侧 , 依次排列到房间最西侧 。 灯光茫茫如雪 , 映照在瘦骨嶙峋的面孔上 , 却映照不出半点清醒的迹象 。 病房里没有呓语 , 也没有鼾声 , 只有微弱的嗡鸣声正隐隐传来 , 那是制氧机发出的声响 , 除此之外 , 就再也听不见什么了 。
这是延生托养中心的一个普通夜晚 , 这些病人都是植物人患者 , 安宁的病房里形如空寂的山谷 , 初次来访的人 , 难免会有窒息和压抑的感觉 。 不过 , 对于五十三岁的相久大医生来说 , 这样的场景 , 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
和200个植物人共度日夜的七年
文章图片
养护中心病房/图源受访者
相久大创办的延生托养中心位于北京市密云区 , 这座僻静的乡村院落里 , 共居住了四十一位植物人患者 , 最大的八十四岁 , 最小的只有三十八岁 。 他们或发生了事故 , 或遭遇了急症 , 就此陷入了沉睡 , 失去意识的躯体就仿佛一条一条搁浅的鱼 , 被禁锢在了四五平米大的病床上 , 从日出到日落 , 二十四小时里 , 鸦雀无声 。
在童话世界里 , 公主若想醒来 , 只需要一个轻轻的吻 。 可惜现实不是童话 , 陷入持续植物状态的病人 , 几乎没有再次恢复的可能性 , 无法苏醒的人生就像一朵正在枯萎和凋谢的花 , 悄无声息地滑向死亡 。
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的 , 只有相久大和他的护理人员们:24小时待命 , 帮病人排便、喂食、清理伤口、擦拭身体 。 病人突然咳嗽 , 护理人员便立马上前叩背排痰;每隔两小时 , 他们会主动帮患者翻身一次 , 病人保持着这个姿势 , 仿佛按下了暂停键 , 直到下一次护理来临 。
没有痛觉 , 也没有悲喜 , 甚至于白昼黑夜 , 在植物人的世界里也没有多少差别 。
在病房巡查时 , 相久大总是小心翼翼 , 轻轻地端起水杯 , 轻轻地放下水杯 , 静悄悄地站起身 , 说话时轻声细语 , 明明知道患者一无所知 , 可是却仍担心自己带来惊扰 。
和200个植物人共度日夜的七年
文章图片
凌晨一点的病房/图源受访者
遥遥传来了狗吠 , 村子里的家犬醒了过来 , 不过三两声动静 , 又突然归于沉寂了 。 相久大久久注视着窗外 , 漫无边际的黑夜也正从窗口凝望过来 , 彼此相互对视着 , 一个夜晚就静悄悄地过去了 。
植物人不是死人
四十五岁以前 , 相久大的人生履历并不起眼——按部就班地读书、按部就班地毕业 , 理所当然地进入北京市郊的密云区医院 , 不惑之年任职门诊外科主任 。 一切水到渠成 , 就好像一条小小的河 , 平平淡淡地沿着既定的方向 , 一直流淌 , 一成不变 , 又波澜不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