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文章图片

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文章图片

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文章图片

【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文章图片

一个中成药,把阳气补到根上,阳气足了,气血也就畅通了

文章图片

这些天 , 上海的气温断崖式的下降 , 你居住的城市还好吗?

我们讲 , 冬季 , 是一年四季之中 , 心血管疾病最高发的季节 , 正是因为冬季的寒邪最甚 , 而阳气最衰 。
中医认为 , 寒主收引 。 是故 , 寒邪跑到我们的体内 , 容易阻滞气血的畅行 , 气血瘀滞不前了 , 就容易滋生血瘀 。 而这些个血瘀附着在血管上 , 就容易进一步减少通过的血流量 。 心脏缺少了气血的濡养 , 心血管疾病的问题就由此而来 。

如果你还是理解不了 ,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 我们知道 , 寒气和我们身体内的阳气是相对对立的 , 是故 , 外寒越是肆虐 , 就越容易损耗掉我们身体里的阳气 , 而阳气本就有推动的作用 , 我们身体内的气血若是缺失了阳气的推波助澜 , 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 也是造成瘀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
有一个方子 , 不仅可以把我们身体所需的阳气补足 , 同时 , 还可以活血化瘀 , 通络消滞 , 它就是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 。
补阳还五汤:黄芪、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 。
我们在讲补阳还五汤之前 , 不妨先来了解下王清任这个人 。
其实 , 王清任起初并非学医出生 , 而是从小习武的 , 我们知道 , 习武之人难免会有磕磕绊绊 , 这个时候 , 最常用的药方就是活血化瘀的 , 所以 , 这让王清任日后从医对活血化瘀有了不俗的认知 , 众所周知的血府逐瘀汤也是出自王清任之手 。
好了 , 切回正题 , 补阳还五汤说是补阳 , 但也没用上大辛大热的肉桂或附子 , 而是先选用了黄芪 , 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这个方子 , 王清任用了超大量的黄芪 。
黄芪
那么 , 黄芪有什么作用?
首先是补气 , 黄芪自古以来便有补气之长的美称 。 黄芪主入肺、脾经 , 而肺主一身之气 ,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 是故 , 黄芪把脾肺之气补足 , 不仅可以化生气血 , 同时还可以给身体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 气机充足 , 血管经络中的那些个小瘀滞、血瘀都将被一同冲刷而下 。 气行血行 , 说的正是这么一回事?。 ?
除了补气 , 黄芪还特别擅长升举阳气 。 黄芪的性子虽不如肉桂附子那般的峻猛 , 但黄芪也是一味温性的药材 , 可通过其补气的功效 , 而将体内的阳气一点一点的升散到我们的体表 , 形成一道肉眼看不到的屏障 , 以抵御外来寒邪的入侵 , 中医称之为益卫固表 , 即补益护卫之气而稳固扎实肌表 。
黄芪
归尾 , 说的则是当归的尾 。
前人认为 , 当归为血家圣药 , 既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 同时兼顾养血补血的作用 。 而将之细分开来 , 当归头和当归身则是偏于养血 , 而当归尾则是长于活血 , 所以 , 这里选用当归尾 , 则是用的是当归活血化瘀的功效 。
当归
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均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 , 放在这里则是协助归尾一同把体内的瘀血化散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