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十三年科研攻关 暨南大学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药上市

南都讯 采访人员孙小鹏 12月18日 , 南都采访人员从暨南大学教授丁克团队获悉 , 该团队研发的新药奥雷巴替尼(耐立克)正式宣布上市 , 该药物用于治疗慢性粒性白血病(CML)耐药性 , 这将极大缓解中国CML耐药患者的无药可用的困境 , 也有望为全球CML患者带来全新选择 。 据悉 , 奥雷巴替尼是中国人自主设计的化合物实体、中国科研机构独立完成成药性评价、中国企业独立完成临床研发的“中国智造药” 。

攻关|十三年科研攻关 暨南大学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药上市
文章图片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 , 慢性粒性白血病(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 , 占成人白血病的15% , 全球年发病率为1.6/10万~2/10万 。 大多数CML病人可以通过长期服用格列卫 , 从而实现带瘤生存 。 然而 , 相当一部分患者服药几年后 , 会产生耐药性 。
【攻关|十三年科研攻关 暨南大学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药上市】丁克现为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 。 2006年 , 他就关注到中国肿瘤患者药物可及性差、治疗成本高昂等问题 , 决定紧跟临床需求 , 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 。 2008年 , 他与中山大学潘景轩教授开展合作 , 启动对格列卫耐药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研究 , 并于当年获得国家“863计划”立项支持 。

攻关|十三年科研攻关 暨南大学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药上市
文章图片

丁克通过基于结构的理性药物设计策略 , 指导博士生王德平博等在3年时间里设计、合成了数百个全新分子 。 他仔细评估每个分子的体内外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数据 , 综合分析构效关系及成药性 , 反复进行多轮分子结构改造 , 初步确定奥雷巴替尼(原编号GZD824)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候选分子 。 这距离项目立项已经过去了3年时间 。
2012年 , 经过系统的安全性评估 , 丁克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GZD824的临床前成药性研究的关键数据 , 充分证明了其有效和安全性 。 之后 , 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团队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 , 获得了其全球开发权益;丁克团队又花了经过2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药物的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等规范性临床前研究 , 于2015年4月正式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临床试验申请 , 并顺利通过了现场核查 。
2021年11月25日 , 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附条件批准奥瑞巴替尼上市 , 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 。 据介绍 , 奥瑞巴替尼是中国第一个 , 也是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 。

攻关|十三年科研攻关 暨南大学丁克教授团队自主研发新药上市
文章图片

“解决临床需求是我们的出发点 , 也将永远是我们新药研究的着力点 。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争取做出更多临床有用的创新药物 。 ”丁克说 。
图片:由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