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高校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葛均波挂帅( 二 )


02
行业里的领军人 , 曾创造多个全国首例
长时间以来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团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团队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团队达成医工融合战略合作 , 通过医工结合的模式 , 共同围绕血管介入手术场景开展深度的临床研发资源整合 , 找到临床真正的痛点 , 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 。
葛均波院士
泛血管医学
首个高校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葛均波挂帅
文章图片
葛均波院士一直在心内科领域深耕 , 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和推广价值医疗理念 。 40年来 , 他带领团队不断获得突破 , 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 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
1997年 , 葛均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
2000年 , 在葛均波的积极推动下 , 中山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心外科、心内科等多科室的协作下大获成功;
2005年 , 作为首位中国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同年领衔研制出“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
2012年 , 成功实施中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
2015年 , 他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泛血管医学”理念 , 从源头上预防血管性疾病的发生;
2019年 , 葛均波院士牵头发表了《泛血管病防治科学声明》 , 声明建议改变当今以“以疾病为中心”和“以临床事件为中心”的防治模式 , 泛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理念 。
首个高校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葛均波挂帅
文章图片
泛血管疾病的全程管理
葛均波院士曾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文章指出 , 泛血管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 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 基于多学科整合的概念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泛血管医学已经从理论转向临床实践 。 目前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模式 , 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 。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需求推动医疗器械创新迅猛发展 。 尤其是近两年 , 国内医疗器械创新活跃 , 心血管领域尤为突出 , 国产器械占比加大 。
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68项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 , 其中31项为心血管类产品 , 占比达45.6% , 说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我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 。 值得注意的是 , 国产原创产品有58项 , 占比85.3% 。
葛院士表示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心血管器械审批方面的速度持续加快 , 获批创新医疗器械占比显著增加 , 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在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
此外 , 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0日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心血管领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101项国产产品中 , 介入类产品90项 , 成像类产品4项 , 血流测量系统3项 , 开放手术类产品有2项 , 有源手术类产品1项 , AI软件1项 。 由此可见 , 介入类产品的创新占比较高 , 葛院士也期待未来的创新方向能够更为多元化 。
葛院士表示 , 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器械创新 , 都离不开国家政策、心血管医生以及企业的多方支持与共同努力 ,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刘建民教授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